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首頁 行動者們 蔗青文化工作室
:::

本計畫聚焦彰化西南四鄉鎮,以二林鎮為核心,探討二林蔗農事件的歷史意義與當代連結。1925年,適逢二林蔗農事件百年時刻,該年二林蔗農組合在台灣文化協會的啟發下成立,成為台灣農民運動的濫觴,展現知識啟蒙與社會改革的力量。然而,今日相關史蹟逐漸荒廢,歷史記憶亦日漸模糊。我們希望透過計畫回應百年前的文化啟蒙精神,連結社區與歷史,深化地方認同。團隊皆為二林高中畢業校友組成,期盼透過田野調查、讀報計畫、歷史走讀、社區放映與教師教案設計等方式,推動歷史轉譯與教育應用。我們期望讓歷史成為當代行動的基礎,促進地方認同,並建立長期文化傳承機制,使二林蔗農事件不僅是歷史片段,而是持續影響地方發展的重要動力。

蔗農百年系列活動 #第二波|農村講座:二林蔗農事件邁向百年⁣
2025/07/21

蔗農百年系列活動 #第二波|農村講座:二林蔗農事件邁向百年⁣

蔗農百年系列活動 #第二波|農村講座:二林蔗農事件邁向百年⁣

⁣ 「二林是介在荒僻地方,人多業農,近來一般人士多受環境之刺激,頗有自覺,設置一農村問題之研究機關,稱為農村講座……」——《臺灣民報》第42號⁣ ⁣ 今日下午,我們在彰化縣立二林高級中學,一起讓百年前的農村講座再現,很榮幸首場次邀請到張素玢老師,以「濁水溪邊際土地的開發與農村菁英的興起」為題,帶領大家認識濁水溪流域土地開發所帶來的影響與社會變遷。⁣ ⁣ 講座的開始,張素玢老師從「何謂邊際土地」談起,進一步引導大家思考濁水溪為何會出現這些土地樣貌。透過不同時期的土地利用圖,我們得以觀察到荒地與水田比例的變化,也由此理解,原本被視為「風頭水尾」的區域,因水利設施、防風防沙工程與土地使用方式的轉變,而產生了新的價值與意義。⁣ ⁣ 然而,與蔗作相關的發展也不僅止於土地的變化,還包含製糖方式的進步,現代工廠的出現,也代表科技改變了原有的生產邏輯,在不同糖廠所屬的原料區裡,因價格不一致而使蔗農產生比價的現象,這也為後續爭取權益的行動埋下伏筆。在此時期,農村菁英的角色,包含地主、文協成員、農組成員,有著不同的行動面向,有時居中協調,有時則悄悄隱身。⁣ ⁣ 在講座的尾聲,張素玢老師提出三個問題讓夥伴們進行討論,包含為什麼是二林發生了蔗農事件?為何要做第一憨的人?為何事主是林本源製糖會社?透過討論,大家從不同角度切入,有人從族群關係解讀,有人從經濟邏輯推估,激盪出多元的理解與詮釋,也進一步開啟了對歷史事件的深入對話。⁣ ⁣ 總體而言,二林地區在日治前期,多數土地屬於砂質地,大量的沙丘導致開墾幅度有限,在土地的限制下,再加上資本家、製糖技術、政策等多重因素,導致了二林形成相當特殊的割據狀態。藉由這樣的脈絡,我們更加理解,二林蔗農事件並非只是一個偶發性的衝突,而是許多條件匯集而形成的一個社會現象。⁣ ⁣ 感謝今日一起來參與的各方朋友,讓這系列農村講座有了好的開始,未來兩週同一時間,還有兩場精彩的講座,也歡迎大家報名參與,期待更多激盪思考與深刻交流的時刻!⁣ ​⁣ 主辦單位:蔗青文化工作室⁣ 協辦單位:彰化縣立二林高級中學⁣ 指導單位: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閱讀完整內容
蔗農百年系列活動首發場|走讀歷史現場:蔗農為何要組合?⁣
2025/06/24

蔗農百年系列活動首發場|走讀歷史現場:蔗農為何要組合?⁣

蔗農百年系列活動首發場|走讀歷史現場:蔗農為何要組合?⁣

「組合」,作為動詞,是個體團結為一的行動。⁣ 「組合」,作為名詞,是共同發聲的組織形式。⁣ ⁣ 在炎熱的夏至天,我們啟動了「蔗農事件百年系列活動」的首場行動。今日,和來自各地的朋友,一起透過親身走讀歷史現場,共同來理解百年前的知識分子與農民,是面對什麼樣的困境而「組合」了「組合」?⁣ ⁣ 這場走讀的重點,不在於重述事件本身,而在於理解二林蔗農組合為何出現?以及這個組織的存在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二林蔗農組合成立於1925年6月28日,下週正是屆滿百週年的日子,作為百年後生活在這塊土地的我們,能如何去思考前輩們曾經做過的種種努力,所帶給我們的啟示與啟發。⁣ ⁣ 當我們在仁和宮廟口,聆聽百年前陳虛谷和莊遂性談著「人的生活」和「自由之道」時;當我們站在二林公學校,理解原來所有行動的初始,是要促進農村也有良好的教育時;當我們站在二林分室與武德殿的街口,我們了解到原來這裡是許多人遭受刑求的歷史現場時。⁣ ⁣ 或許,我們能夠多花一些時間,去好好認識這塊土地曾經發生的故事。感謝今日在高溫中與我們同行的所有朋友,相信當大家透過親身走過這些地方,也更能夠深刻體會〈甘蔗歌〉所寫的:「風颱大水驚到大,燒沙炎日也得行」的意涵吧?⁣ ⁣ 結束首發場活動,後續也將持續揭曉一系列的行動,和大家從不同角度走進這段歷史,連結當代的行動與思考,誠摯邀請各路朋友持續關注,與我們一同參與後續的每一步。⁣  ⁣ 相片提供:陳琦中⁣ ⁣ 主辦單位:蔗青文化工作室⁣ 指導單位: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