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有點編》定位為「以平易近人方式傳遞舊城議題的行銷團隊」,目標為增加台中舊城議題的觸及率。
台中舊城隨人潮外移逐漸沒落,移工成為主要使用者,形塑新的舊城樣貌。本計畫從「移工如何來到舊城」「舊城如何變成移工的形狀」「移工與台灣人對舊城的認知差異」三面向,探討移工對空間、經濟與社交的影響。
我們將透過田調與訪問,記錄移工的移動路徑與生活模式,並分析公共空間與產業如何因移工需求改變。
計畫將產出三組專欄、一款小物、一場展覽、兩場走讀,降低移工議題的理解門檻,讓台灣人意識舊城變化,重新思考與舊城的關係。本計畫與1095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合作,推動跨組織合作,引導大眾關注台中舊城的移工議題。
真的有夠草根(累),住移工主題式旅館&數客運
當初《你的、移工們的台中舊城形狀》計畫書洋洋灑灑寫了要以「移動」、「空間」、「觀點」面向, 描繪出移工與台灣人是如何一起形塑舊城。 前一篇提到移工不是單一群體,而是來自四個國家、四種語言、四種文化背景:菲律賓、泰國、越南、印尼。 光是得到以問卷了解移工朋友的「觀點」,就蠻不簡單的了。 但「移動」和「空間」面向的難度,又是另一種維度的難,總而言之就是「草根」。 想了解舊城40多年老旅館,轉變為移工主題式旅館的現況? 〉〉那就去住一晚。 住移工主題式旅館心得·貼文連結 想知道從南投到舊城的東南亞朋友(泰國、越南、菲律賓和印尼),比例會比台灣人高嗎? 〉〉那就周末在客運站,劃正記號、觀察著從南投客運下車的旅客樣貌。 【南投→台中舊城】客運人流觀察·貼文連結 田調還沒結束,接下來還要去訪問更多新住民店家、台灣人店家…… 沒事的,相信下篇田調可以劃個句號,後面展覽、活動都可以順利生出來的。
閱讀完整內容移工田調想得太簡單,沒想到會有戴穆斯林頭巾的一天
在發想《你的、移工們的台中舊城形狀》計畫時,我們一開始的出發點很簡單: 希望讓更多台灣人不再把移工當成單純的「外來者」,而是能看見移工如何參與、一起形塑著我們所在的台中舊城,進而重新思考「共存」這件事。 整個行動聚焦三個面向: 「移工怎麼來到舊城?」——探索移工的移動路徑與交通成本 「舊城如何變成移工的形狀?」——理解舊城場域、產業在移工進入後的轉變 「移工與台灣人對舊城的認知差異」——交流台灣人與移工們的不同視角 但實際進入後,我們也才發現:自己一開始想得太簡單了。 移工不是單一群體,而是來自四個國家、四種語言、四種文化背景:菲律賓、泰國、越南、印尼。 所以每一種語言都得找翻譯,每一個國籍的移工都要走進不同的生活圈、休閒空間、信仰場域。 於是,短短一個月內,舊城有點編的成員經歷了這些場景: ✦ 協助1095中文班當助教,陪伴菲律賓移工上中文課 ✦ 參與泰國佛教主辦的靜坐課程 ✦ 穿上奧黛,街訪越南移工 ✦ 戴起穆斯林頭巾搭乘計程車,測試司機態度與費用是否有所不同 另外畢竟這裡也是台灣人的舊城。 所以田調還沒結束,接下來我們也會繼續訪問那些仍在、或曾在舊城生活的台灣人,一塊拼出多種面向的舊城形狀。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