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計畫中,團隊進行了「東引生活風格」的彙整及調查,在刊物發行後,團隊收到許多反饋,發現對於尚未登島的潛遊客來說,東引最吸引人的除了本身壯麗的自然景致和軍事文化外,更迷人的是與台灣本島截然不同的「小島日常」;對生活在東引的我們來說,這些平凡的小事情,都是外人極難想像且具有豐富體驗性的遊程。
在今年的計畫中,我們將運用年初剛剛修建好的小魚灶台,以「東引日常」為主題,開發一套半日遊程,在這套遊程中,我們將邀請對東引有興趣的學生擔任小小導遊,帶著遊客一起經歷東引的日常;從撿柴、看海、生火、採買海鮮到品嘗,將長輩記憶中的島嶼作為體驗包,用「一日島民」為SOLOGAN,建立更多東引關係人口。
在碼頭相遇的人們
中柱港是東引的出入口,每日一進一出的船班串聯起島民們的生活。 「今日新臺馬輪 6:15進港。」群組裡的一通訊息,成為小島的morning call,原本寧靜沉睡的小島,在一聲叮咚的呼喚下,個個著裝準備,剎那間通往碼頭的坡路上擠滿了大大小小的人車。有要去接送旅客的民宿業者、有準備登船接送信件包裹的郵差、有準備收放假的阿兵哥、有隨鳥來去的賞鳥人們、更也有隨魚周遊的釣客們、有時隔數年歸來的老兵、也有日月往返的學子們, 彷彿萬物一切事件皆在此處發生,卻又只是島民們再日常不過的平凡罷了。
閱讀完整內容新思維與島嶼的碰撞
十月的小島漸漸開始轉涼, 入夜一天比一天來得更早,黃昏夕陽也從優雅的登場,一轉成急促的步伐。 在秋老虎的歡迎下,十月我們迎來了年輕的生活實踐者乙帆登島, 她透過分享自身學習與教育的經歷對島上的學子與家長提出新穎的觀點, 想法互相碰撞,就像秋老虎與寒夜之間的試探。
閱讀完整內容小島採訪員
在東引有好多意想不到的奇聞軼事,本月邀請了小島採訪員做第一線報導! 海龍 以前東引島上有海龍蛙兵,為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兩棲偵查營第四連,駐地在燕秀據點。聽海水淡化廠的人員說以前會請海龍的弟兄潛水下到海淡廠下方幫忙修馬達,現今海龍單位裁撤了,要修理設備沒以前方便,都得把機器整個拉上地面來才可以修了。 兩個門 軍人島休時會到南澳聚落消費進行休閒娛樂,島上開了好多的店,有卡拉OK、網咖、保齡球館、撞球間等等,以前的憲兵連就在南澳聚落中,如今漁會的位置那。回營時間到後憲兵就會在聚落中巡邏抓還未回營的阿兵哥,有些會守在店家的門口堵人。後來島上的店家陸續發展出第二個門以方便待太晚的阿兵哥們躲避憲兵。當然憲兵也不傻,知道了這種情況後兩個門都堵,阿兵哥就沒辦法逃了。 便車 在東引島上軍人是不可以騎機車也不可以開民車的,平時軍人若要自行移動需得叫計程車或是靠自己的雙腳了。不過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搭便車,但這就得看有沒有交情好的島民了。聽過一位既是島民也是軍人的朋友說因為他特殊的身分,有時軍中的同袍會請他幫忙載人。我也不例外,偶爾也會接到軍人朋友的電話請我幫忙載他們一程。
閱讀完整內容來東引躲貓貓吧!
🐈叮咚!您收到一份躲貓貓戰帖🐈⬛ 你自認很了解東引嗎? 中路老街上的秘密基地你是不是都攻略了呢? 躲貓貓向你發出挑戰! 一起來玩躲貓貓!讓我們選出最這條老街的王者吧! 這個月3日我們舉辦了東引中路老街的躲貓貓爭奪戰,邀請在地放暑假的孩子們與鹹味島的大哥哥大姊姊對抗,看誰能成為最認識這條老街的躲貓貓冠軍! 當天的烈日如同戰況一樣激烈,隨著當鬼的幾位小朋友陸陸續續找到人類,在戰局似乎進入尾聲時,仍然有三位生還者,躲在不為人知的地方。 老街上的各處都被地毯式的搜索了,然而這樣的膠著戰況卻不見改善,最後在僅有一位生還者的狀況下,由人類組成功獲勝!
閱讀完整內容我們的島
每一個在地的長輩,都是一個又一個豐富的藏寶庫! 本次Changemaker計畫中,我們以《東引畫刊》作為計劃目標,希望能夠以現代的角度,紀錄當下的東引生活樣貌。在計畫執行的前期,我們展開了一系列的故事蒐集。在過程中,我們發現每一個長輩都有著非常豐富和令人動容的故事! 在島嶼上生活的日子,日常而溫潤,時常會讓我們忘記這是一座經歷巨變的島嶼。從最開始先民追逐魚汛而來、戰地政務的緊繃和肅殺,除了偶爾的實彈演練和火砲射擊時巨響的提醒外,我們時常因為日常而忘記了這是一座怎樣的島嶼,現在的恬靜、現在的安逸,都是前人們刻苦才能換來的。 在與長輩的們聊天中,我們得到了縱向認識島嶼的途徑,有了這些一個又一個真實小故事的堆積,我想,我們才能更自信地說:「這就是我們的島!」
閱讀完整內容漫遊小島的文字
總是帶著孩子踏足各地的Anna與她的家人,這次來到了東引這座小島。 「眼前的海,不只一種藍,深淺不一,餘波渺渺,沒有固定的姿態,而我只能卑劣地統稱為海,喊不出其他更好的名稱」 半個月的時間內,他們深入了小島生活,帶著東引孩子們在野地煮石頭火鍋、走訪小島上大大小小的廟宇、見證北疆海水的各種顏色、夜訪害羞遮面的藍眼淚, 隨著日子的洗禮,似乎也為他們洗去外來者的身分,鄉親們的噓寒問暖,每句「吃飯沒?」都像是邀請函,比起問候更甚的是招呼一起用餐的溫暖。 前來換宿的這段時間,Anna將島嶼的樣貌透過文字記錄了下來,小島的美、小島的慢、小島的孤,都成了她筆下的文字。 為孕育中的島嶼誌補充養分。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