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首頁 行動者們 小報石岡
:::

九二一大地震對石岡造成巨大創傷,卻也讓多元的社造能量在災後重建過程中,隨著各界深入參與在石岡扎根,包含石岡人家園再造協會、石岡媽媽劇團等都寫下深刻且廣為人知的故事。石岡有豐厚的社造底蘊,然這些行動迸發於二十五年前,中堅參與者年歲漸長,重心轉移或體力無法支應都是真實的挑戰,這些可貴的社群經驗、社區網絡需要注入新的可能性與能量。延續去年計畫:「『創作一首屬於石岡的歌』,找回我們在地的關係位置與連結。」今年期待在基礎之上,開展「一個在地慶典的完成」的行動方案透過「藝術共創工作坊」、「地方採訪編輯夏令營」、「地方刊物製作」以及「村落音樂會」四個行動,以各行動成果交織的慶典,企圖連結社區,展現共創能量。

裝置藝術工作坊|《尋找石岡漂鳥》野鳥觀察小旅行
2025/09/08

裝置藝術工作坊|《尋找石岡漂鳥》野鳥觀察小旅行

裝置藝術工作坊|《尋找石岡漂鳥》野鳥觀察小旅行

週六早上,我們帶著一群山城朋友一起走進電火圳尋鳥、賞鳥,大家參加的理由各異,有人分享這是她每天帶狗散步的路線,想更認識周邊的自然生態,也有人分享她會來參加是因為每天出門上班時,總是覺得路上充滿鳥兒   本次的賞鳥小旅行,我們邀請了專業的關貫之老師,貫之老師本身是昆蟲系畢業,同時從事生物力學研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賞鳥,在路邊撿鳥製作標本對他來說是一件超級稀鬆平常的事   在貫之老師的帶領下,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內,我們陸續看見了十多種鳥類,有常見的紅嘴黑鵯、八哥,隨著上升氣流在頭頂盤旋的大冠鷲,在樹林裡嬉笑覓食的樹雀、綠繡眼,一身漂亮羽毛的五色鳥,叫聲與姿態各異,但石岡鳥類的豐富程度超乎我們想像   離開野外,我們回到室內聽貫之老師分享鳥類的相關知識,他拿出自製的夜鶯標本讓大家傳閱,同時告訴大家鳥的秘密   1.鳥被證實是恐龍的分支後代,所以吃炸雞也可以說是「炸恐龍」 2.大部分鳥的視覺比人類好七倍,即使鳥背對你,他其實也看著你 3.吃鳥的人口一定比賞鳥的人多(笑

閱讀完整內容
裝置藝術工作坊|《從鳥走入日常》初體驗工作坊
2025/08/26

裝置藝術工作坊|《從鳥走入日常》初體驗工作坊

裝置藝術工作坊|《從鳥走入日常》初體驗工作坊

今年,我們在規劃工作坊時,雖然是以「鳥」為意象,但本意是希望大家可以開始觀察周遭環境,表面很稀鬆平常,不過認真探索,樹上可能有鳥、松鼠,路邊野草或許可以食用 󠀠 今天的工作坊從採集植物開始,先以小樹枝製作植物畫框,形狀隨心所欲,基本的有三角形、正方形,進階款,有人做了立體金字塔,甚至利用樹枝天然的形狀製成一顆台灣。 󠀠 完成畫框後,我們帶著大家出門散步,從梅子社區活動中心出發,走進周圍小徑,一路上經過果園、伯公廟、水圳,夥伴們也放鬆身心感受,開始物色採集喜歡的植物,有綠葉有小花,慢慢在畫框上拼湊一幅自己喜愛的畫面。 󠀠 走讀結束後,再回到活動中心,先請大家分享自己畫框上的植物,有常見的牛筋草、酢漿草,也有攀爬植物薜茘,過程中有夥伴提到,這是一次令人開心的觀察,他很驚訝習以為常的野草野花的知識非常精彩,採集也很好玩,只是他說: 󠀠 「野草壽命採下來感覺只剩30秒!」 󠀠 分享結束,瓜瓜開始解說免燒陶如何製作,讓大家運用剛剛的觀察創作圖樣,或是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思考想做的物件。開始動手之後,夥伴們進入紓壓靜心的創作時刻,捏捏土、烤乾、上色,成品的風格各異,從簡單的葉子、小鳥、辣椒,再到複雜的鯨頭鸛、龍。 󠀠 這次的工作坊讓大家完整體驗從觀察到創作的過程,即使每個人創作的途徑不同,但創作本身就是極有意義的表達,期待接下來的兩場工作坊!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加入我們,從觀察開始關心身邊居住的地方

閱讀完整內容
#小報石岡年度活動第一彈
2025/08/14

#小報石岡年度活動第一彈

#小報石岡年度活動第一彈

#小報石岡年度活動第一彈 #藝術共創工作坊 #村落音樂會 小報石岡包含小路石岡和梅子屋的夥伴,我們是一群深愛石岡的在地人,透過實踐尋找著回鄉的路徑󠀠 去年感謝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的支持,我們帶著石岡國中的孩子們進入社區探索,完成了一首客家歌曲,邀集大家一起來到百年芒果樹下,跟伯公一起聆聽一場很在地的村落音樂會 今年的地方行動,我們想找到更多石岡人,無論你人在哪裡,可能返鄉工作,可能在外地工作,可能不在石岡出生,但心嚮往石岡,希望與石岡產生連結,這些緣分都很珍貴,歡迎來參與我們的工作坊,成為漂鳥中的一員! ﹏﹏﹏﹏﹏﹏﹏﹏﹏﹏ 《石岡漂鳥與他們的產地》裝置藝術工作坊 漂入石岡:https://forms.gle/ocs2NNk6XP88uJAs6 究竟漂鳥是指漂遊不定的你? 還是一到季節就回石岡的鳥? 走入山林、走入生活, 和我們一起追尋漂鳥的足跡, 用石岡的自然與藝術創造產地故事! 三場限定體驗,開啟你的漂鳥感官旅程 8/24(日)14:30–17:00 《從鳥走入日常》初體驗工作坊 跟著我們從生活中發現鳥的靈感 名額20人|費用100元/人(含材料費、講師費) 󠀠 9/6(六)08:30–11:00 《尋找石岡漂鳥》野鳥觀察小旅行 由專業觀察家帶領,一起探索石岡在地鳥種 名額20人|費用100元/人(含講師費、保險費) 󠀠 9/15(一)19:00–21:00 《平衡鳥的誕生》裝置藝術工作坊 動手創作,讓屬於你的「平衡鳥」誕生! 名額20人|費用100元/人 (含材料費、講師費) ---- 指導單位: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執行單位:小報石岡青年團隊 #石岡漂鳥 #裝置藝術 #在地行動 #自然觀察 #藝術生活化 #漂鳥與產地

閱讀完整內容
|好文回顧| 破布子是牽絆的味道
2025/06/30

|好文回顧| 破布子是牽絆的味道

|好文回顧| 破布子是牽絆的味道

「小時候幫家裡,嫁娶後為小孩,忙碌直到孫子誕生。」 ── 黃郭通 女士 󠀠處理破布子,得先挑除梗和蒂頭,取出果實,已經九十多歲的黃阿嬤說起破布子還是記憶猶新,小時候她的嬸嬸都會吆喝小孩們一起幫忙挑破布子。破布子,是餐桌上常出現的料理,過去食物缺乏的年代,一小碟醃好的破布子就能配一大碗稀飯。 󠀠問起她怎麼學會處理破布子,阿嬤總說:「跟著做就知道啦!」挑好的破布子煮熟需要三個鐘頭的時間,趁著熱騰騰的時候加入鹽與破布子混合,鹽巴可以協助破布子凝結成形,並用碗公塑型一塊一塊的凝結好,冷卻後冰進冷凍,每次要吃就拿一塊出來配飯,這是阿嬤從小到大的飲食記憶,嫁進石岡之後她也在田中種了好幾株的破布子樹。 󠀠說起以前的石岡,每到六、七月街上都可以看到一桶水、一盆破布子、一群人一起在挑破布子!其中有老人有婦人更有小孩並肩處理的畫面,阿嬤無奈地說:「因為會吃喜歡吃破布子的老一輩紛紛過世了,後面也因為破布子處理跟煮很多工,小孩們長大,慢慢沒有人在吃了……」現在,阿嬤的田也不再種植,停下了每年製作破布子的例行公事。 󠀠關於料理破布子,阿嬤說原味就很好吃,也不需要太多調味,就拿出來退冰直接吃!頂多用蒜頭爆香清炒讓破布子多了蒜香更好配飯。簡簡單單似乎就是阿嬤回憶的味道,也是從破布子中找到與家人之間牽絆的味道。 󠀠 作者介紹: 黃芷樺 (黃瓜瓜) 因家中務農種植瓜類居多,因此綽號叫瓜瓜。從事設計、活動策畫相關的行業,更喜歡自己的領域與社區相關,覺得臺灣各地社區充滿著溫度與歸屬感,目前正努力用自己能及的方式去記錄與體驗,來分享更多社區故事給大家! ﹏﹏﹏﹏ ﹋﹋﹋﹋ ◭小報石岡Shagˋ Gong+ Paper VOL.02◭ 2024年07月出刊 我們邀請地方青年提筆寫下關於石岡的故事 於是石岡有了一份小小的報紙 可能是生活紀錄、可能是產地紀錄 總之一切都與石岡有關 ﹏﹏﹏﹏﹏﹏﹏﹏﹏﹏ 《小報石岡》線上連載專欄 https://vocus.cc/salon/6669563bfd897800019aca2f

閱讀完整內容
 2024小報石岡採訪編輯夏令營 |下篇|
2024/11/25

2024小報石岡採訪編輯夏令營 |下篇|

 2024小報石岡採訪編輯夏令營 |下篇|

第三天的重點,重新聚焦在同學們的感受,如何記錄前兩天的觀察、過程中的心得、走進村莊的心情,我們帶著同學開始練習記錄自己的生活。   #練習紀錄書寫 #練習排版編輯 第三天上半場從自由書寫開始,先帶著同學們回顧前一天走過的行程,還有各小組的驚奇發現,接著給同學十分鐘,請大家不間斷並快速地寫下自己的感受,先不論語句是否通順,在這個快速的自由書寫過程中刺激他們回想印象最深刻的事物,一位同學寫下他在河道中發現螃蟹和水草,另一位同學則是寫下路上遇見的所有果樹種類,還有同學記錄了他與同學一同走進村莊是一件難得且快樂的事!   書寫文字過後,接下來是精實的排版編輯課,課程由小報石岡的設計師逸晟來規劃,逸晟首先跟學生們介紹設計師是一種專注解決人類需求的職業,也因此生活中遇見的設計師有各種面向,包含平面設計師、工作設計師、室內設計師等等,身為平面設計師的他娓娓道來平面設計的流程,帶著同學們了解編輯排版需要幾個重點:自身的觀點、流暢的文字、具感染力的照片/插畫,講課進行到這個階段,已經有同學發現前兩天校園及村莊探索的重要性了。   初步了解編輯排版的概念,我們重新將同學分組,讓大家使用剛剛書寫的文字、前一天拍攝的照片等素材來進行編輯排版的練習,逸晟請同學選一張最有感覺的照片來觀察,用粉臘筆塗抹色塊創作一張插畫作為新素材,素材製作完成後,第三天的課程以編輯草稿練習來收尾,大家要根據前兩天觀察的內容,自己選擇照片、撰寫文字與標題,依照重點的視覺排序來打草稿!   營隊的最後一天,我們把場地拉到梅子社區活動中心,跟同學說明刊物製作需要注意的重點,第一點是「請用自己觀察的角度出發」;第二點是「編輯設計沒有正確答案」。兩個小時,同學們延續前兩天的練習,開始著手設計標題、擺放照片、繪製插圖、撰寫文章,接下來的發表時間,事前邀請了家長、老師、社區居民一起來參與,同學們一一上台,談自己的刊物,並分享這幾天有趣的觀察,有同學說是第一次走進村莊的小路,有同學分享自己發現螃蟹的驚喜,又或是整個營隊的心得,在場的大家都被孩子們真摯地分享觸動心弦,原來大人習慣的日常對他們來說是一場新的冒險。   歷經四天的課程,不只孩子們,我們與老師同樣收穫頗豐,從觀察探索的角度開始,帶孩子們實地進入村莊,離開學校,接受真實世界的刺激,有些潛能、特質開始被看見,又或許我們可以期待現在的播種,在未來,他們可以離自己的家鄉更近一點。

閱讀完整內容
| 地方課程 | 2024小報石岡採訪編輯夏令營 上篇
2024/10/05

| 地方課程 | 2024小報石岡採訪編輯夏令營 上篇

| 地方課程 | 2024小報石岡採訪編輯夏令營 上篇

#進入社區探索社區 第二天課程在梅子社區開場,跟崇銘討論之後,將同學們依主題分為伯公、果園、小水道三組,從梅子屋出發,三組各自帶開,探索不同社區中的場域。 伯公組自稱走的是「朝聖之路」,探訪了村莊裡的三間土地公廟,同學分享這是第一次這麼仔細觀察廟中的彩繪細節,上頭的龍和金色的裝潢讓人印象深刻。 果園組一路上遇見許多果樹:水梨、柑橘、桃子、酪梨、芭樂、百香果、龍眼等等,正好是水梨季,湊巧遇見正在裝箱準備出貨的農友,他們熱情地招待同學們吃水梨,冰涼的水梨多汁而清甜。 小水道組則是直接脫鞋下水,觀察灌溉水道在地震後地勢起伏的變化,嘗試認識河道中的生物,有魚有蝦,甚至發現了螃蟹!腳踩在沁涼的水流裡,心情也跟著輕快起來󠀠 帶同學走出學校對他們來說是一次很棒的刺激,兩天觀察下來,其實同學們的想法和視角都很令人驚喜!而接下來的書寫和實作更是超乎我們想像

閱讀完整內容
| 地方課程 | 2024小報石岡採訪編輯夏令營 上篇
2024/10/05

| 地方課程 | 2024小報石岡採訪編輯夏令營 上篇

| 地方課程 | 2024小報石岡採訪編輯夏令營 上篇

2023年,梅子屋與小路石岡合作發行了第一期小報石岡,今年延續製作小報的經驗,我們嘗試與石岡國中合作,在暑期開辦第一屆的採編夏令營,與老師們一同討論如何帶著學生學習探索地方,自由書寫並記錄下家鄉的故事。 󠀠󠀠#認識同學探索學校 第一天的暖身從認識身邊的同學開始,幫彼此畫一張畫像,認真觀察、互相採訪,開始深入的了解對方。爾後的學校探索,邀請蔗青文化工作室的崇銘來講這堂課,有大量田野調查經驗的他,帶領同學從五感出發,嘗試說出對於學校場域的感受,其中有同學說感覺學務處刺刺的像是仙人掌,想像力十足。 󠀠解說結束後,是同學們自由探索的時間,他們帶著平板作為紀錄工具,穿梭在校舍間發現有趣的風景,回到教室分享時,有同學發現學校鐘樓已經很久沒有使用,聽說過去學長姐經常上去敲鐘,也有同學發現學校一角多了新的雕塑,在過程中,孩子們不但開心,同時驚訝原來學校還有許多故事可以挖掘。

閱讀完整內容
小報石岡第二期發刊!
2024/07/30

小報石岡第二期發刊!

小報石岡第二期發刊!

◭小報石岡Shagˋ Gong+ Paper VOL.02◭ 2024年07月出刊 󠀠 籌備了一段時間,收到許多朋友的詢問第二期什麼時候要出刊,感謝大家對小報的熱烈迴響,很多回饋讓人暖心 第二期選擇在夏季出刊,希望給大家一點溪流的清涼感,內容則是搜羅了1-6月的風景和記錄。在石岡,多樣的作物輪番交替,讓我們感受到季節清晰地流轉著,這一期收錄了半年的石岡,從內容到封面,我們希望能將這樣的驚喜感傳遞給大家。 ﹏﹏﹏﹏ ﹋﹋﹋﹋ 我們邀請地方青年提筆寫下關於石岡的故事 於是石岡有了一份小小的報紙 可能是生活紀錄、可能是產地紀錄 總之一切都與石岡有關 󠀠 |梅子村的賞花大會|劉佩蓁 |生醫博士種的無毒草莓|劉佩蓁 |上坑溪軼聞|度昀奇 |破布子是牽絆的味道|黃芷樺 (黃瓜瓜) |攝影對話|小路石岡 󠀠美術設計:林逸晟 󠀠﹏﹏﹏﹏﹏﹏﹏﹏﹏﹏ 《小報石岡》線上索取表單 ﹏﹏﹏﹏﹏﹏﹏﹏﹏﹏ https://forms.gle/NgopDKmiuCqojs9e9 *資源有限,店家夥伴限索取最高30份,個人夥伴限索取最高10份 ﹏﹏﹏﹏﹏﹏﹏﹏﹏﹏ 《小報石岡》實體索取地點 ﹏﹏﹏﹏﹏﹏﹏﹏﹏﹏ 梅子屋 好伴社計 陸續新增中…

閱讀完整內容
為石岡做一首歌—歌曲共創工作坊
2024/06/27

為石岡做一首歌—歌曲共創工作坊

為石岡做一首歌—歌曲共創工作坊

工作坊的起始,我們邀請了梅子社區的梨農來分享,6、7月的石岡,寄接梨正準備要採收,瓜果類正當盛產,實際走進果園,講述收穫一顆梨,得從梨穗嫁接開始,經歷套袋、剪枝、下肥、預防性噴藥等等工作,過程很辛苦,要學的知識和管理技術很繁雜,但採收的時候,咬下一口多汁的梨,脆甜口感讓人感到非常值得!

閱讀完整內容
為石岡做一首歌—歌曲共創工作坊
2024/06/27

為石岡做一首歌—歌曲共創工作坊

為石岡做一首歌—歌曲共創工作坊

盛夏,我們邀請了創作歌手黃瑋傑來到石岡,與石岡國中的孩子們一起感受季節、認識農友與社區,漸漸引導他們寫下「對於石岡的想法」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