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首頁 行動者們 野牡丹 qaculju
:::

本計畫以 高士部落(kuskus)與安藤部落(savalivali) 為核心,透過文化傳承、國際交流與環境永續行動,促進部落青年與國際青年共創學習與實踐。「紅土共振」象徵部落文化在土地上的傳承與創新,透過跨文化對話與行動,深化文化認同與環境意識。
計畫包含 田野調查、文化學習、技藝培訓、國際青年工作坊與論壇。前期透過田野調查累積文化資料,接著透過族語與工藝課程深化學習,核心為 七天國際青年工作坊,並舉辦 「島嶼未來:青年行動與文化永續論壇」,促進文化與環境議題交流。
計畫預計培力 20-30 名青年,舉辦 6 場文化課程、4 場技藝工作坊,完成 影像紀錄與文化展覽,最終透過國際平台(論壇)發表

野牡丹行動團隊7月工作日誌
2025/08/08

野牡丹行動團隊7月工作日誌

野牡丹行動團隊7月工作日誌

七月接續著田野調查和青年工作坊籌備等工作事宜,不過原先規劃好的期程,因颱風而延宕。為確保所有參與人員的安全,只能被迫延期處理,但團隊成員們在面對挑戰時迅速重新安排訪談行程。也因此我們在這一週內與安藤及高士部落在地青年以及族語翻譯老師,一同完成了多位vuvu(長輩)與多面向的田野調查。 新的安排與緊湊的行程並沒有打亂我們的腳步,團隊成員們與部落在地青年們在訪談過程中,都收穫到許多文化知識與故事,從兩個部落的傳統歌謠與編織工藝到口述遷移史等傳統文化知識,vuvu們精彩的口述讓我們採訪人員聽得非常入迷。而問題一層一層解開的同時,又激發起更多的好奇與疑問,常常在訪談時間將近時,才發現問題還有好多,還想繼續深入了解。採訪結束後,整理採訪的資料後,大家都發現一次訪談遠遠不夠,因此我們馬上啟動第二次訪談的規劃。 而除了保存影像紀錄和訪談,另一個很棒的行動之一是主要採訪者在整理訪談的資料後,大家會開會議進行田野回饋分享,讓訪談者分享田野調查中獲得的收穫與心得。這個分享會除了與團隊和在地青年們一同了解採訪者整理過後的採訪內容,更能在彼此的交流分享當中找到需要補齊的內容。很謝謝每位受訪的vuvu無私的分享,讓這些珍貴的文化能被不斷地傳承給下一代。

閱讀完整內容
野牡丹行動團隊6月工作日誌
2025/06/24

野牡丹行動團隊6月工作日誌

6月我們開始進行了田調工作 在安藤部落我們採訪了黃明香vuvu與蔡張枝妹vuvu(vuvu在排灣族語統稱阿公阿嬤與小孩的意思) 其實在進行這計畫之前,以與兩位vuvu聊過與訪談了幾次 兩位長輩都有特別提到,希望我們在做的事情,不要只是只有為了這次的計畫 他們更希望的是,我們能保持這些習慣聚在一起,一方面聯絡感情一方面互相學習 在早期安藤部落以農耕農作為主,大家都會互相換工的方式,來幫忙鄰居 vuvu們希望我們能保有共享互助的精神。 而在高士部落,我們這次訪問到了張順枝vuvu與張美惠ina(ina為排灣族語阿姨輩份的統稱) 其中印象深刻的是,這次的田調方式是,vuvu帶著我們先去採小米,因為今年適逢高士部落五年祭典的日子 在採小米的過程中,有其他較年輕的ina邊唱歌邊採小米,張順枝vuvu就特別提醒說,不能唱這種歌 因為ina唱的歌謠是比較歡樂的,而採小米就傳統文化來說,是神聖而莊重的,不能夠嬉戲嬉鬧的方式來去面對 這會影響到後面祭儀與豐收的順利。 即使已經有幾次的田調經驗,每一次與vuvu的對話,都是更深入的認識自己的家鄉 與了解在那時空背景下,vuvu們的堅持是有它一定的道理,我們尊重任何生命與生態 這些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