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名為「影像宜蘭」的能量,做著一個「民間協拍機制」的孵化夢,期待一個「跨越體制內外」的影像教育模式誕生在蘭陽平原。影像可以是一切內容的載體,也可以是守護家園的武器,影像作為當代最容易流通的數位媒介,我們深信影像具有翻轉的力量;然而影像創作揉合了跨領域的專業,高門檻澆熄了許多創意與想像。無論是協拍機制、人才媒合、器材支援,我們的願景就是成為宜蘭公益影像創作的靠山。而當這股力量擇定落點-三星大洲後,展開空間盤點並梳理地方現階段的影像需求,今年決定以社區形象片以及學童影像培力營隊的形式,將影像能量帶入地方,逐步建立起未來「社區、學校、協拍中心」的合作信任關係。用三星的田園滋養,讓協拍機制在此發芽。
2025/07/01
大洲社區的那棟「小綠屋」
我們的計畫核心,圍繞著大洲社區的那棟「小綠屋」 這棟建築已閒置將近20年,背後卻搭載了大洲國小與大洲社區互動的歷史與情感:1925年校地遷至現址,由大洲在地仕紳捐地辦學;1975年地方居民尋覓社區公共空間,則為學校無償提供校舍(即小綠屋)給社區使用。這裡是社區與學校過往緊密連結與良善互助的見證,可惜因為時過境遷,美好的故事已埋沒在時間長河,取而代之的是兩單位的不同詮釋導致空間閒置至今。 我們看見小綠屋被颱風打破的玻璃碎片,將近一年都沒人處理,認為這棟空間的應當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甚至重新拾起空間的「場域精神」,成為學校與社區緊密合作的場域,因此正以此為理念,展開進一步的地方教育行動。
閱讀完整內容其他行動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