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農百年系列活動 #第三波|文化夏季學校
「臺灣文化協會,對社會教育深感急切此後當有大大的施設,以啓發一般青年之科學智識……」——〈臺灣文化協會設夏季學校〉1924年8月11日
夏季學校於1924年夏天創辦,由台灣文化協會總理林獻堂正式發起並招募學員,於霧峰林家花園舉辦,該學校共舉辦三屆(1924年至1926年),為本土知識培養與社會啟蒙開闢新的可能。
適逢二林蔗農事件即將屆滿百年,我們效法百年前文化協會前輩的精神,與彰化縣立二林高級中學合作,開設一門以《臺灣民報》為核心教材的跨領域課程。課程融合歷史、閱讀與美術三者,由教師接力規劃,並運用AI工具,嘗試將當年報導的二林蔗農事件轉化為四格漫畫。學生不僅在歷史學習中建立批判思維,更透過圖像轉譯的練習,學習如何以淺白且貼近生活的方式,傳達複雜的歷史脈絡與社會議題。
課程進入第三週,也正式邁入圖像創作的階段,在前兩週的構思與討論之後,同學們開始嘗試將《臺灣民報》的解析,轉化為ChatGPT可以理解的圖像生成指令。初步產出圖像的過程中,同學們發現,有些畫面與原先預期有所出入,或是出現風格落差。如何調整至更符合原始構想的圖像,成為這門課程最後的挑戰。
在給予指令時,有些同學只是簡單提供修改的方向,有些同學則是明確表示哪些環節需要調整,哪些環節需要保留。我們發現,將指令描述得越是清楚,越能夠得到預期中的圖像,這樣的過程,也是訓練同學們如何將自己的想法「精準表達」的重要過程。
最終,同學們都將自己構想的四格漫畫繪製出雛形,後續我們也將再進一步將其修正至更精準的版本,回顧過去三週的課程,從歷史、閱讀到AI繪圖,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挑戰,不管是老師或學生,我們都一起克服了種種關卡。
未來我們也將透過策展、走讀和教案分享會的方式,來讓更多人參與其中,也期待未來有更多夥伴,能一起透過實際的行動,來認識二林蔗農事件這段故事!
主辦單位:蔗青文化工作室
協辦單位:彰化縣立二林高級中學
指導單位:教育部青年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