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農百年系列活動最終回|走讀歷史現場:那段不能說的農民運動
「這個事件不過是農民們一時興奮起來的乱暴而已,不知道二林分室怎麼樣的報告,遂惹起了無類的大檢舉。」——《臺灣民報》第79號
今日是自六月份以來,紀念二林蔗農事件百週年的最後一場公開活動,我們與彰化縣立二林高級中學的同學透過街區走讀與四格漫畫創作,不僅回顧這段歷史,也重新認識曾在此生活與行動過的人們。
這場次的主題是「那段不能說的農民運動」,要和大家一起來共同思考,為什麼這段歷史對於許多人來說,是如此模糊的記憶。我們從二林仁和宮的廟口,談起1925年元旦所召開的農民大會,這場大會主要訴求是為了籌組二林蔗農組合,藉由團結的力量,來和製糖會社倡議不合理的原料採取區域制度。
在劉崧甫的日記中,我們讀到幹部遭逮捕的那一天。他們並未驚慌失措,而是早有心理準備,等待警察到來,他甚至回憶,被捕時民眾報以掌聲與歡呼,這段記錄顯示,蔗農組合雖未在事發現場,卻清楚意識到行動可能帶來的後果。
接著,我們走訪二林市場,回顧百年前二林作為區域集散中心的歷史。當時商業繁榮,街屋與市場逐漸形成,而二林庄長林爐在此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隨後,我們前往二林國小,前身為二林公學校,是二林地區最早的現代教育機構,培育出許多具有公共關懷的知識份子。
二林蔗農組合的重要成員,如李應章、劉崧甫、詹奕候、蔡淵騰,以及以記者身分揭露蔗農處境的謝春木,都曾在此就學,踏入這所學校,成為他們走向公共行動與社會運動的重要起點,這裡可以說是他們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也不為過。
我們在二林分室,同樣藉由《台灣民報》和《鐵窗日記》兩個文本的對照,去試著想像當時在此處所出現的刑求、拷打過程,這是一段令人感到悲傷的記憶。走讀的最後,我們再次回到仁和宮,在這裡我們向大家分享關於1927年所刊出的報導〈戒嚴下的二林〉,在那個時期,農組幹部遭到警察監視,並且被大量檢束講演會,儼然進入了一段戒嚴時期。
後續,李應章離台、簡吉遭到逮捕,直至戰後李應章改名李偉光回到二林,並在二林大禮堂舉行追悼會,政權的轉變,讓這起事件有了截然不同的詮釋。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李偉光與簡吉分別在上海與台灣以不同方式反抗國民黨政權,自此兩位農民運動的領袖,彷彿消失在歷史的洪流裡。如今回看這段歷史,究竟是「不敢說」?「不能說」?還是「根本無從說起」?
感謝今日來自各地的朋友與二林高中師生一同參與。我們相信,二林蔗農事件不僅屬於二林,更是台灣的重要歷史記憶,儘管沉重,它仍帶來許多深層的力量,促使我們共同思考台灣農村的未來,以及我們與土地之間的緊密連結,只要繼續談論,這段歷史就會持續延續下去。
主辦單位:蔗青文化工作室
協辦單位:彰化縣立二林高級中學
指導單位: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