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暖專訪#5:扛轎後的感應與夢境
↪︎ 受訪者:劉增成
劉增成,民國88年出生於台北土城,高中畢業後搬到桃園。家族來自福建長樂,他的祖母和父母輩,曾經在軍管時期短暫住在馬祖一到兩年的時間,之後一起遷移至台灣。現在在汽車廠從事焊接工作。
增成小時候家中長輩都是說閩東語,那時候他聽不懂,後來耳濡目染之下,現在他不僅會聽也可以說。小時候,增成和哥哥在暑假會被阿嬤帶回長樂待上兩個月,他家在文石村。第一次回去一切都讓他覺得新奇,村子裡沒有紅綠燈、計程車也和台灣不同、機車也不用戴安全帽。有一次剛好遇到停電,昏暗的天色螢火蟲滿天飛,大人們拿著蠟燭坐在路邊聊天,整個村子寂靜又熱鬧。而增成家餐桌上最常出現的一道家鄉菜是紅糟大腸,這也是他最愛的料理。他的媽媽平常會釀紅糟酒,她想到就會煮紅糟大腸,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日子或節慶全看她心情。
增成家裡供奉張靈公,平時他不會特別去廟裡拜拜,大學那時候家裡買了一台新車要去廟裡過火,他也一起去。以為儀式結束正當準備離開時,神轎突然跟著他走過來。有位大哥叫住他,神轎開始從他的脖子點到肩膀,再順著脊椎往下滑。增成說很在像健康檢查,大哥跟他解釋這個動作是在看適不適合扛轎,那是他第一次與陳將軍的連結。
當天正好是週五,剛好遇到練兵時間。一開始增成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他非常緊張手腳有點不協調,起初陳將軍指示他從第一棍開始,但後來在練習過程中,覺得第四棍的位置比較適合就改為第四棍。神轎由四名家將扛扶,每個人有不同的位置,稱作「棍」。第一棍在前方主位、第二棍輔助、第三棍與神明溝通解讀神明的字跡、第四棍負責煞車與協調。增成從第一棍換到第四棍,陳將軍一直很關心他的狀況,不只是身體上的適應,更是一種信任與默契的建立。
增成一開始扛轎經歷了半信半疑的過程,甚至也想過真的有神明在轎上嗎?還是只是自己在表演?參與越來越多次之後,也開始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應和感受。扛轎時他可以感受到神的訊號,那種感覺不是自己出力去控制,而像是轎在帶著走。而平時在請神前,乩將們也會先抬起轎子試試重量,當神明降駕,增成可以感受到重量的增加。他形容那瞬間的變化,是身體去感受的,很難用科學解釋。增成在扛轎前很少作夢,就算偶爾作夢不會記得也不會在意。但開始扛轎之後,很常作夢之外夢境也變得很清晰,幾乎每隔一兩天就會作夢,內容常常是神明給的提醒,好像在告訴他最近要注意什麼、什麼事情需要留意。
而龍山寺的陳將軍,現在是神明問事重要的主持人,大家都稱呼「陳爺爺」。陳爺爺對乩將們恩威並重,非常嚴格但也充滿愛,不僅會關心在廟的狀況,更在意乩將們的日常,常常對他們的生活有許多提點。在去年一場活動中,增成意外雙手嚴重燒傷,治療過程中血不流不止。陳爺爺給了他一帖藥方並指示加入符水飲用,當晚喝下後隔天換藥時血就止住了,傷口癒合速度突然快得連醫生都驚訝。這讓增成更相信,神明一直在守護著他。
增成來到龍山寺之後,才發現原來這有超多他的親戚,回頭翻祖譜才開始認親,對他來說這個信仰社群更像是一個大家庭。今年增成也第一次以乩將身份去到馬祖,跟著龍山寺回到牛角會香,原本預計一天的行程因為颱風加碼到四天,他試著讓自己放慢腳步,體驗海島生活,也和馬祖也有了新的連結。
#後記:
這次的系列訪問,我們在擺暝和神明聖誕中尋找受訪者。只要有一群乩將在聊天,我們就會走過去,然後厚臉皮的詢問可以加LINE嗎?怕自己看起來很怪,還要補充不是詐騙不會騷擾,但聽起來更怪了。於是我們的LINE聯絡人一次多超多聯絡資訊,有時候真的想不起來誰是誰,而龍山寺的增成與龍角峯的一位乩將長得很像,訪問進行到中間,我們問到與龍角峯的緣份,才發現原來增成是來自龍山寺。而這次蕭王爺生日也才有機會再見到本人,有好好地致歉XD!
༄
野暖專訪|野暖(ia noung)一詞來自馬祖語。「野」是很、非常的意思,「暖」則是溫暖、熟悉的感覺。這樣的暖意,來自土地的遷徙記憶、信仰的庇佑與社群的凝聚。跟著我們和馬祖廟宇,一起展開宮路之旅!
感謝|劉增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