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0
地景採集工作坊第二堂【家離溪邊那麼近—流域上自然與人文交織的部落】
家離溪邊那麼近—流域上自然與人文交織的部落
地景採集工作坊,第二場課程紀錄—
第二個地景的位置選擇走進南澳鄉武塔部落無名溪上游產業道路,一個能夠從山裡看見南澳南溪蜿蜒的曲流,以及南澳海灣最北端的烏石鼻。
這個視角與第一堂課的地景「蘇花公路俯瞰南澳」剛好成為對角線,視野上的觀點也帶有不同的詮釋方式。著重在自大濁水北溪遷徙至此、依河而生的泰雅族南澳群,這群族人如何在歷史變遷下被清朝「開山撫番」與日治政府「集團移住」,影響到族群至今對於土地、家園的想像,在5次的文健站團體訪談中我們也在阿公阿嬤的故事裡找到實際的線索。
想到南澳總是首先會想到泰雅族,這裡行政界線另一端蘇澳鎮的閩客族群反而人數相對少。對於這樣不論人口與文化差異、先來後到的背景脈絡不同,直到現今眼前南澳的樣貌,「在地人與外來者」之間的互動模式追溯,有些好奇帶我們打破了傳統南澳=泰雅族的單一想像。
這堂工作坊我們的提問是:
1. 最早在南澳平原生活的究竟是誰?
2. 南澳泰雅族如何被「帝國力量」影響?
而為了回答自己的好奇,我們在光承的帶領下學習如何進入身邊的部落與社區田野調查、有哪些常用能檢索南澳相關文獻與舊照片的管道,以及查找到文獻後如何去比對實際田野時所蒐集到的資訊。
在與南澳接觸互動、提出問題意識的過程中,我們透過閱讀、參與地方與個人經驗產生自己的觀點,再從尋找證據的過程中去爬梳史料與田野,之間這樣的交錯對我們而言即是地理與地景之眼。
其他行動者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