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首頁 行動者們 南澳漫步地景製圖小隊
:::
2025/10/26

田野踏查小記—和朝陽農友巡一段水路

田野踏查小記—和朝陽農友巡一段水路

今年在不同書裡找到八仙宮的資料,看地圖舊路後,原本打算從大彎溪右岸走進去,後來在博宇的分享下發現左岸有農友們最常走進去的路徑。走到廢棄的八仙宮,頭頂上是新澳隧道南下出來後的台九線,能俯瞰整個大南澳沖積平原,但少了台九線上各種砂石卡車的隆隆聲。
八仙宮過去大拜拜的圓桌、鍋具、杯子都還在,看起來有一些常駐的蝙蝠居民。


住在靠山吃山水的地方(比如南澳),時常聽到部落和社區的居民和農友們在颱風過後,或是久旱未雨時需要去巡水路,走的就是上游大彎溪、武雲溪、無名溪、北溪支流等等,為了用水的公平,接水時會需要彼此達成共識甚至規範,有時後人的路也搭著參考前人的拉法,修築或整復時也會需要整個社群的協力,怎麼樣拉才不會水管被落石砸到、源頭怎麼開才不容易被大小石頭堵塞、水管從哪裡下會比較容易輕鬆⋯⋯


只當跟屁蟲短短一個上午,卻在前輩們的生活腳步中觀察到「如何取用水」的水之道——人依水而生的影子。想到一開始在準備地景工作坊內容的時候依著文獻,多數時候會專注在資料裡有文字記載的「道路沿革」,但有趣的總是在問東問西的過程裡,和東走西走的好奇裡找到那些資料裡沒有、但活生生的在地人和土地互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