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首頁 行動者們 土土實驗工作室
:::
2025/07/25

陶土怎麼來的?|小小材料實驗家 第一場

陶土怎麼來的?|小小材料實驗家 第一場

這一次的Changemaker計畫,我們有別於去年的校園推廣辦理方式,這次是直接面對大眾,採取親子共學的模式。我們與後寮社區發展協會合作,透過採訪當地居民,深入理解後寮關於土壤與建材的傳統故事,並將這些在地知識、傳統工藝與環境人文關係,設計成一系列豐富有趣的體驗課程──《如何起厝?──小小材料實驗家》。

第一場活動的主題是「材料採集與初步加工」,我們選定的場域是位於後寮社區附近的黏土山坡。這天天氣相當好,我們簡易講解如何識別可用的黏土後,學員們迫不及待地拿起工具:小鋤頭、鏟子、水桶和篩網,一起走向土坡,實際體驗挖掘的過程。每個人輪流使用工具,親手將硬實的紅土敲碎、挖出,感受土壤的堅硬與黏性,並觀察它豐富的顏色與質地變化。短短幾分鐘內,原本空空的桶子已裝滿各種大小不一的土塊,大家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回到活動中心後,我們稍作休息,學員們聽著老師的解說,了解後寮地區的地理環境與黏土形成的背景,並認識到澎湖過去的建築材料如何與這片土地緊密相連。接著,孩子們將採集回來的土塊鋪在麻布袋上,進行下一步的加工程序——敲碎與篩土。學員們小心翼翼地敲打土塊,試著將它們分解成細小的顆粒,再利用篩網去除較大的石頭和雜質。

接著是最令人興奮的——加水練土!學員們將篩好的土粉加入水中,用雙手攪拌混合,親自感受土壤慢慢變成泥漿,觸感細膩柔滑。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孩子們——就連大人們也忍不住驚嘆泥土轉化的神奇。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考驗著每個人的耐心與專注,漸漸體會到傳統工藝背後的細緻與艱辛。

這一天的活動,在孩子們沾滿泥土的雙手與滿足的臉龐中畫下完美句點。我們透過親身參與、實際體驗,讓大小朋友們重新認識土地、材料與生活之間的緊密連結,體驗到材料與環境的關係,並啟發大家對傳統工藝的興趣與珍惜。

下一場,我們將用這些初步加工過的泥土進行更進一步的實驗與創作,敬請期待!


認識 土土實驗工作室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9w3iHskTi/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ootoo_ceramic/
形象短片(2024臺灣文博會- 地方館澎湖館《仙境夢遊》):https://youtu.be/V_x-SrjUt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