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糖村人物誌:最資深的生態觀察達人
橋頭敲敲門,我們來到第一道門前。
Knock! Knock!
今天應門的是有橋頭生態達人之稱的 施瑞昌老師。
我們一起來看看施老師所認識的興糖村是什麼樣子吧!
童心與自然相遇的時光
出生於民國39年的施老師,曾就讀興糖國小,那時候的興糖國小只招收台糖員工的小孩,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級。回憶起童年的時光,施老師想起上學總是遲到被打,但遲到並不是因為睡過頭或是早餐吃太久,而是被大自然深深吸引:「一看到路旁飛過的蜻蜓,我就忍不住想要去抓!」結果常常忘了時間,一到學校就被李老師拉著耳朵教訓。
在興糖村裡的童年時光,除了捉蜻蜓之外,也會用龍眼自製彈珠、找竹子做成竹槍再用蓮霧花當作子彈,或在稻田裡釣青蛙、灌蟋蟀。每天都是一場與自然的嬉戲。而這份對環境的熱愛,也成為他日後觀察興糖村生態很重要的基礎
過去興糖村裡的小男孩
興糖村見證了橋頭糖廠的起落,就像是一本翻閱不盡的地方誌。當年的洗衣部、公共澡堂、福利社、理髮廳、游泳池、運動場、籃球場和網球場——每一處都記錄著那個年代生活的點點滴滴。
施老師甚至笑說:「小時候在理髮廳剪頭髮,還會在洗衣板上邊剪邊啃糖果」,而那個在籃球場下的甘蔗園奔跑過的汗水,似乎都在訴說著那個無憂無慮、充滿冒險的小時光。在大學期間,他還曾在糖廠打過臨時工,從檢驗糖的濃度到清洗設備,做著別人不願做的苦力工作。糖廠裡流傳著一些俗諺,講述著糖業為地方所帶來的獨特生活,把甘蔗園的香甜和人們的堅韌都寫進了記憶。
現在興糖村裡的生態觀察達人
今天的施老師依舊在興糖村流連,喜歡在早晨與傍晚帶著相機和提袋,捕捉園區裡動植物的美麗瞬間。他與我們分享著夏日限定的生態觀察:有時在樟樹上能看到夜晚金蟬脫殼的神秘景象。
捷運的進駐曾引起一陣反對,因為那意味著老樹與防空洞可能會被破壞剷除;但施老師慢慢明白:「外在環境無法改變,我們只有改變心態。」時至今日,捷運成為了遊客走訪糖廠的一大便利,而那些珍貴的回憶依舊在腦海中閃耀。
橋頭的記憶,土地的故事
在本次訪談中施老師說了一句話讓我們非常有感觸:「不要以你們的思維去想像,那個年代不一樣,感覺都不一樣。藉由認識周遭環境,拉近人跟土地的距離。」這句話點醒新世代的我們,也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這片土地所傳遞出的獨特情感。無論是那追著火車跑的模樣,還是糖廠裡一根根甘蔗的甜蜜,都在迴響著一個屬於橋頭人的靈魂記憶。
下一個人物誌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次敲敲門意外的收穫~
曾經居住在糖廠六連棟宿舍的張大姐&張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