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首頁 行動者們 織山工作室
:::
2025/07/29

【 編一座橋(一) |國小工藝活動】

【 編一座橋(一) |國小工藝活動】

🌀 編玩編學—時qwang 機:竹藤工藝分享會
地點: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石磊國小

這次的活動,我們帶著團隊走進了團員的家鄉——位於群山之間的石磊國小。雖然天公不作美,山頭籠罩著濃霧細雨,但孩子們的熱情並未被澆熄,反而在雨中奔跑嬉戲,為活動揭開了活潑的序幕。

📖 記憶的開端——耆老的竹屋故事
活動一開始,我們邀請了石磊部落的Iban長老,向大家講述他親手打造的竹建築故事。孩子們腳下的竹屋、廣場旁的穀倉與瞭望台,都是他一手所建。隨著耆老緩緩道來竹屋建造的歷程與其中蘊含的生活智慧,孩子們也跟著他的腳步,一起走訪這些蘊藏記憶的空間——聆聽、觸摸、感受,建築不再只是個空間,而是盛載著族人記憶與工藝的容器。

🌿 認識黃藤——從材料到工藝的橋梁
緊接著,年輕工藝師北戶接棒帶領大家認識泰雅族中不可或缺的材料——黃藤。這種常用於建築固定、背簍編織的藤類植物,如今因環境改變與替代材料的出現而逐漸淡出日常生活。為了讓孩子們親手體驗,我們安排黃藤介紹與簡單實作,從握藤、纏繞到製作小型藤環,讓每個人不只是“看見”,更能“做到”,在親手實作中建立對傳統材料的記憶連結。

🎯 時光倒轉——童玩陀螺的再現
午休過後,我們迎來了這次活動最溫暖的橋段——Hola阿公的童玩分享。他帶來了童年最珍貴的回憶——陀螺,不但現場示範製作過程,還早早為每位小朋友準備好了陀螺成品,阿公耐心地教導孩子們如何打陀螺,一來一往間,阿公與孩子們的歡笑此起彼落。

就在眾人玩得不亦樂乎時,阿公緩緩說道:「好幾十年沒看到小朋友在打陀螺了。以前打贏了還可以拿好多地瓜,很開心哦!」那一刻,大家都靜了下來,目光望向那個佝僂著身體、但眼神閃亮的老人。他與孩子們一同彎腰撿起陀螺的身影,交錯間彷彿時光交疊,一個男孩與一位長者在同一個瞬間並存。

🔁 時qwang 機——讓故事繼續轉動
這次的分享會就像一場穿越時空的旅程,我們試著讓耆老的記憶、技藝與文化,在孩子們的笑聲中被看見。
文化的傳承,是一次次真實的相遇與分享;是孩子們雙手製作的藤環、陀螺的旋轉聲,以及長輩口中的故事與笑聲。

我們深信,只要還有人願意傾聽、願意學習,這些故事就會繼續流動,像陀螺一樣,在土地上不停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