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首頁 行動者們 師大白鹿洞
:::
2025/07/11

租書店.全員逃走中:雙北地區還存活的租書店

租書店.全員逃走中:雙北地區還存活的租書店

你可知2025年全台灣還剩下幾間租書店?

租書店隨著時代閱聽習慣的改變,逐漸被視為黃昏產業。2024年四月,我們出了「夕陽產業襪」自嘲,其實想表達不服輸的精神,那時候剛好遇到地震,那些 震得東倒西歪的書櫃,好像某種末日的預示,在嘲笑著我們。今年,各地租書店的歇業新聞在「我是〇〇人」的社群和地方論壇間廣泛流傳。新聞標題或討論貼文都是:「時代的眼淚!」、「童年回憶又不見了……」,雖表達不捨之情,但無奈同業熄燈的速度卻是更為加劇,光是2024下半年,雙北地區又陸續有五間租書店傳來即將收攤的消息。我們感受到了急迫性,好像需要跟時間賽跑,快點、再快點,租書店真的快要變得比日本壓縮機還要稀少了。

於是,白鹿洞在能力所及下,整理了「雙北地區現存的租書」的與現況與地圖。實際走訪各個店家,看看各處的街巷、亮著的招牌、黃色書櫃、紅色沙發,記錄人們在燈下捧著書看的樣子。一面編輯文章、一面更新同業資料,不知不覺來到了2025,截至2025年6月,又有四間租書店悄悄熄了燈…。

--------------------------------------------------------------------


租書店的黃昏—招牌熄燈以前

 

在臉書上搜尋「租書店」,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供租書店老闆們交流的社團「租夢網」。管理員在九年前發起貼文,加入社團的條件是在留言串張貼照片,證明店家還在營業中。「現役租書店頭家」紛紛拍下招牌與店面,也開始共享一種產業冷暖自知的社群默契,師大白鹿洞的董事長當然也在裡頭,永華跟我們介紹這些大神們,誰誰誰很厲害做了哪些事,裡頭許多人都是他的前輩,雖然回看那則貼文,許多店家早在我們拜訪之前就已退場,但「租夢網」還是成為我們按圖索驥的重要線索,調研小隊開始頻繁地出動,先從大眾運輸工具可達的店家著手。
即將關門的租書店,會是怎樣的孤寂景象呢?雖然還有大量存貨要出清,比起冷清可能更接近熱鬧,白鹿洞南勢角店熄燈前的最後光景,剛好被我們碰上了,那晚還是湧進許多人來挖寶,搶片購書,想把覺得經典的作品帶回家,可能是湊熱鬧或撿便宜,來客數比想像中多得多,但真的有老顧客在最後一晚,珍惜地與店家道別的溫暖說話:「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照顧」,少了租借、還片的動作,意味著某種持續好幾年的日常也就此消失了。
位處三和夜市附近的信義書坊也讓我們意外,儘管已經在網路上公告將要歇業,店內也張貼了「結束出清」的公告,但在某個假日的晚上七點,仍有一群伯伯們把店裡坐滿、捧著熱愛的武俠小說看到入迷,完全感覺不出這是一間即將畫下句點的店。如果每天都會去的驛站,有一天後再也不開門了,這些熱愛閱讀的伯伯們,又會去哪裡找屬於他們的「江湖」呢?


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白鹿洞

 

在租書店的黃金年代,許多品牌透過連鎖模式迅速拓展,主打「家庭娛樂中心」的白鹿洞,把DVD整合進了租賃服務,這一創舉蔚為風潮,使得大部分的連鎖店家被迫跟進。當時喊的出名號的連鎖業者,還有皇冠、十大、菡庭、小瑪莉、展燕庭,當然還有大家公認的白鹿洞的死對頭「錦城」,這兩間的書業戰爭當年打得風風火火,煙硝味極濃,誰一開店對街馬上就會進駐另外一間,不知道的還以為連體嬰或是聚集經濟的產業模式。不過這些曾經赫赫有名的品牌大多都已結束經營了,母公司的大老闆們紛紛退場,連鎖體系瓦解,白鹿洞也不例外。全盛時期最多開到五十六間的白鹿洞,現在只剩下九間,有兩間店甚至還改了名字,脫去了白鹿洞的衣裳,每間書店都變成獨立經營的個體戶了。

這些仍掛著白鹿洞招牌的現存店家們,其實還維繫著過去帝國統治下的一些交誼,彷彿商貿馬車互訪,彼此調書調片是可以擁有折扣的,畢竟他們也是永華過去還在當工讀生時,就會去協助整店、建置系統、幫忙員工教育訓練,有著類似同門師兄弟的感情紐帶。調研小隊也實際跑了一輪,想知道四散各處的同門兄弟,都是怎麼面對新時代的挑戰?

大家為了活下來,其實很努力地展開多角化的經營。有些店設置了專門給兒童的區域,像是淡江店就有一整櫃展示著卡通和動畫片;或已經收掉的新店三民店內,除了有《科學實驗王》這類知識漫畫,甚至還有繪本與童書照顧更小的讀者。新莊中港店甚至開啟了遊戲片的零售業務,店內設置一整面switch的遊戲光碟,還供螢幕讓顧客做測試,雖做了微型調整,但也算是延續白鹿洞過去「家庭娛樂中心」的定位。當然還是有繼續護守傳統經營的店家,例如已經易名的真理店,白天出沒的都是捧著武俠的北北們,雖然在大學旁邊(但是沒有大學生會去),這樣的顧客組成與日照中心感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而大龍與石牌店則是有擺出冰箱賣飲料,我們雖然也曾想過放冰櫃,但師大白鹿洞的巷口就是小七跟全家,賣飲料根本就是跟自己在開玩笑。 


租書難,出餐更難/租書如江湖,轉型見真章

 

當租書店逐漸式微,總是有好多人會建議,你們要不要兼賣個餐食飲品,用複合式的餐飲服務爭取讀者來這裡邊吃邊看,更好的消磨他們的時間(荷包)。十來年內,變成簡餐店的漫畫店也不在少數。師大白鹿洞在前任老闆時期,也曾短暫的在門口外賣過PIZZA,但口味聽說不怎麼優秀,過沒多久也就草草下架了,永華當時跑去出版社上班,沒參與到這段黑歷史。租夢網上的許多前輩也都建議,餐飲業需要的設備、廚藝技能,會是更高的門檻,租書店同業要入坑前切記做好風險評估,如果只是草率出餐,那種將就、淒涼的感覺反而會加倍放大。當然,還是有轉型成功的厲害同業,像是中山站的「漫漫喫」,從原本錦城的加盟店變成了「漫畫咖啡店」,店內的燈光明亮,一樓由言情小說占滿整片牆,日本漫畫則收在二樓,需要爬上樓梯,像挖寶般在書櫃間尋找想看的作品;店內餐食也是有正餐、炸物與多樣飲品可選擇,cp值頗高,華麗轉身重現在世人面前。但得以想見,要變成這種類似於過去的漫畫王,現在的e書漫,提供餐食飲料、擁有網咖功能、甚至淋浴、包廂過夜的漫畫共享空間,想必需要更大的資本投入,不是大家都想轉就轉得過去。

也是有店家投入零售業務,跟中盤進書的同時,幫顧客代訂來賺取價差補貼例行的開銷,後來發現代購書的這門生意更符合經濟成本,加上疫情時對群聚嚴格控管的推波助瀾,乾脆就轉型成了中盤書商,不把重心放在租書店了。近幾年,甚至還有店家聰明地運用租書店會員的既有LINE群,轉作團購的業務,在通知新書的時順便轉po商品,書店本有的倉儲空間也變成了各類商品的取貨地點。只能說為了在這時代活下去,大家都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嘗試找到生存方法,畢竟讀書的地方,活著才有書讀。

萬隆租書店的麥可周絕對是一代表人物,老闆從外商銀行退休卻有著開闊的心,跟年輕人意外合拍,2020年因為台通Podcast節目的介紹開始爆紅,店內成為年輕族群的打卡聖地,也積極地幫年輕人宣傳作品,舉凡獨立樂團發新歌、本土漫畫有新作問世,都一定會來拜碼頭;乘上了這個世代新興傳播媒介的浪,麥可周真的走出一條沒人想過的新路。而他時不時也會來白鹿洞,與永華互相鼓勵打氣。這幾年師大白鹿洞用一種「我們不只是租書店」的態度,想著從政府那邊摳點資源,為了活下去也加入了地方創生、社造等社群,我們在那邊認識了屏東心傳租書社的蔡蔡,原本從事劇場工作的小女兒回家接手轉型,把自己專擅的藝文工作與媒宣方法導入爸媽的傳統租書店,變成南部的藝文基地,我們看到彼此時都覺得眼睛一亮,一南一北的非典型書店經營模式,默默地希望對方能發展順利。


閱來閱差,培讀正要緊

 

雖然調研小隊盡可能地走訪這些在大台北地區還活著的租書店,但在訪途中,仍是有多間同業宣告珍重再見歇業了。目前雙北地區現存登記在案的租書店有五十八間(截至2024年底),相比全盛時期全台四五千間的規模,說是雪崩式的下滑一點都不為過,而這個統計數字一直在跳閃、浮動,估計只會少不會多。決定收攤的店主人們與我們分享,除了我們以為的閱讀人口下衰、顧客變少這些原因,疫情的影響,老闆年齡大了想要退休、房子租約到期或房租上漲、空間隨著書的進入越來越不夠用……,還有其他的複雜因素一起整體作用。

訪調過程中,調研小隊也透過各店進書與進片的數量及類型,觀察及想像一種產業的趨勢變化,首先是大家對於進新片好像興致缺缺,可能電影的租次越來越少,許多店家的片號可能甚至沒破萬,提供我們電影的中盤商王大哥有次送片來,透露如果是單隻的熱門電影,以前光師大店點的片量,就比現在全台灣點的片量還多,哀嘆往昔今日不可同日而語。書籍部分,可能是讀者結構的關係,許多店家新書進得較少,武俠依然是最大宗,且會被擺在顯眼的位置,文藝小說則是通常被擺在較後面或小房間內。而會進BL的店家雖然不多,但有在經營這個書系的書店,顧客的黏著度感覺都頗高。

我們在討論租書店的減少的原因時,多數都歸咎於現代人娛樂方式與閱聽習慣的改變,但人們真的已經不需要「閱讀」了嗎?,一直坐到了書店最後一天,仍是勤奮捧著書讀的北北,還是需要地方看書。白鹿洞新莊店的店員也說,因為周遭只剩一間租書店,結束營業後其他店的顧客也都會轉移過去他們那邊。至少到今天,租書店仍是被大家所需要的,「沒人看書了」,是不是一個太快下定的標籤?況且閱讀是需要培力的吧!新的小小孩我們不鼓勵他們看書,難道都放去手機平板、3C產品前面嗎?


書中有路,轉型無書

 

雖然連鎖體系大多已崩解,但還是有二十間店,是掛著過去門派的名號,包括白鹿洞、十大、展燕庭、錦城、皇冠、冠軍、日月租書社等,剩下的其他店家就是扛著只此一家的招牌,成為另外一種意義的「獨立書店」。但無論如何江湖都已遠去了,我們也立志要從連鎖系統的白鹿洞變成獨一無二的「師大白鹿洞」,這幾年活動也越辦越花俏,我們還希望敲鑼打鼓舉辦言情小說的研討會,或是何謂「大眾文學」的定義擂台賽,讓租書店有新的火花。

人力緊繃,我們還沒有把台北地區的租書店都走遍,全台灣也還也更多為了存活下來,持續努力開闢新路的店家,畢竟租書店的轉型之路是一條未盡之業。調研的過程中,看到大家的書都是多到不行,一不小心就有書櫃爆炸的危機,走道、櫃檯超容易被書吃掉,還是不禁會心一笑。啊!每間店都差不多嘛。但在這個跟土地搏鬥、空間競逐的現代社會,一間間還在社區中持續亮著燈的書店,每天準時拉開鐵門、打開冷氣、亮起招牌,等待忠實顧客的到來,還是給人一種親切的安心感。希望我們的老派跟創新可以調和,所有的同業都能找地活下去的方法,守護著閱讀,順順利利地開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