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首頁 行動者們 同在.在銅
:::
2025/06/28

同在• 在銅 六月大型活動紀錄

同在• 在銅 六月大型活動紀錄

《走溪工作坊系列之一》&《部落青年聚會》

行動紀錄與心得分享

一、行動紀錄

1. 活動緣起與目標

透過地方走讀與青年對話的雙主軸,重新認識銅門部落及清水溪流域的歷史、地景與記憶傳承。此次串連兩場活動,試圖建立從「祖先走過的遷徙路」到「當代青年如何看見與回應部落」的思索與行動路徑。

2. 活動名稱與場次

(1) 《走溪工作坊系列之一》
•主題:清水溪流域家族遷徙史
•主講人:Kaji• Cihung (旮日羿·吉宏)老師
•核心內容:以地圖、家族記憶為主軸,導引族人回顧祖先的移動歷程,重新認識自身與土地的關聯。

(2) 《青年聚會活動》
•主題:部落青年眼中的銅門
•分享者:余欣蘭(銅門部落青年導演)
•核心內容:透過青年視角觀看部落日常與變遷,分享其影像創作脈絡及對文化與未來的關懷。

3. 活動時間與地點
•地點:銅門部落教會空間 天主堂教室以及基督教教堂
•日期:114/5/31以及114/6/21
•對象:部落青年、族人、對地方文化有興趣的民眾

二、活動進行與觀察紀錄

《清水溪流域家族遷徙史》講座
•內容亮點:講者旮日羿·吉宏以親身研究與家族記憶為例,介紹太魯閣族從山區遷徙至溪谷的路徑,透過地圖、家譜與口述資料交織,重建一條充滿情感與土地記憶的遷徙路線。
•參與互動:與會族人紛紛對照自身家族的搬遷經驗,現場產生許多共鳴。也有青年開始提出是否能以數位方式保存這些資料。

《部落青年眼中的銅門》分享
•內容亮點:余欣蘭導演分享多部紀錄片片段,從部落日常、長者口述到社會議題的切入,展現青年如何以創作回應時代。
•參與互動:觀眾特別對她如何在創作中兼顧尊重與表達產生好奇,延伸出許多對部落文化敘事權的討論。

三、活動心得與反思

1. 活動觀察🔍

這兩場活動構成了一種跨世代的對話模式:由長輩出發,重新認識歷史地景與族群移動,進而延伸到青年如何理解這段歷史、又如何用當代表達方式回應與傳承。

2. 具體心得分享❤️

•「腳印會被水沖走」這句話深刻打動許多部落青年,也點出了族群記憶的脆弱與保存的重要性。這樣的工作坊讓記憶不再只是個人的,而是可以共享、延續的。

•青年導演的分享提醒我們,文化並不是停在過去的符號,而是需要在當下重新詮釋、讓它被看見。這樣的影像創作,是記憶的延伸,也是部落未來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