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首頁 行動者們 同在.在銅
:::
2025/10/23

同在• 在銅 九月大型活動紀錄

同在• 在銅 九月大型活動紀錄

🌿 九月行動紀錄

 一、青年共聚|我眼中的部落

「部落不只是一個地點,而是一種活著的方式。」
這場分享,我們邀請到銅門部落在地青年——東冬侯溫,
他從銅門出發,把部落文化帶上國際舞台,用創作與品牌講述太魯閣的故事。

活動中,他分享了創業的歷程,堅持用族語、符號與傳統技藝去傳遞文化。
對參與的青年而言,這不只是一次聽講,而是一種鼓勵——我們也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說」部落、去「做」部落。

💭 心得收穫:
從東冬的經驗,我們看見了部落青年如何走出銅門、再帶著文化回來。
這次分享讓大家重新思考「部落」不只是回憶的名詞,更是一種正在發生的行動。

 

 二、與植物銅行|清水溪民族植物走讀

原訂要進入清水溪流域走讀的活動,卻因為清水溪流域生態廊道計畫,而管制升級被迫更動活動區域。
儘管如此,我們沒有放棄,而是立刻轉向,改走其他區域進行學習。

這次由在地青年 Paras Kaji(陳昊天)帶領,他同時是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學生,也長期投入民族植物研究。
他帶著大家認識部落裡的藥草、染料與可食植物,並分享植物與部落生活的關聯,以及族人與山林共生的智慧。

💭 心得收穫:
這次的突發狀況讓我們真實體會到「青年行動」的挑戰——即使身為在地青年,也可能面對行政制度與地景使用之間的矛盾。
但正因為這樣的限制,我們更清楚:要持續讓青年回到土地、回到溪裡,必須同時理解政策、文化與環境的連動關係。

 

 三、部落文化地圖工作坊

這一次,我們和古沛文老師一起投入「銅門清水溪水文化地圖」的製作。
這場工作坊不像一般活動那樣輕鬆,它需要長時間的專注、細心、認真的˙動手做

大家分工合作,過程雖然辛苦,大家眼睛都快花了,但當地圖逐漸成形的那一刻,
每個人都露出滿滿的成就感,原來我們小時候玩水、打魚的那條溪、那座山
有著這麼壯闊的地形——那真的是「鬼斧神工」的土地。

💭 心得收穫:
這場工作坊不只是製作地圖,而是一次「重新更認識這條溪」的過程。利用一整個月的製作,讓青年們聚在一起的時間更長了,也產生更深厚的情感。透過製作這份地圖,清水溪又再一次的將我們緊密的連繫在一起。
這份地圖,是勞動與感動的結晶,更是我們送給部落的一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