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首頁 行動者們 FLAVOR HUALIEN 文化推廣工作室
:::

嘻哈文化,對於我們一直以來是重要的喜好興趣與參與社區的媒介,回頭檢視過往兩年的經歷,我們從將嘻哈文化作為一種擾動地方與在地互動的方式,轉變為彼此間的相互陪伴與共同學習且效益擴散。基於建立下的里程碑,我們決定以更多型態的樣貌與課程設計,持續陪伴仁里社區並連結仁里社區周邊的據點與單位,試圖透過嘻哈與在地連結來翻轉地方。
本次計畫開設的工作坊與活動比過往兩年的計畫,更著重於貼近在地文化價值與青銀間共同產出新事物的創意性,且實踐過往的青銀陪伴之教案模組,並加入不同族群文化脈絡差異性的討論與整頓因文化差異所導致之刻板印象,
共創出與以往更具有鑑別度且更耐人尋味的邦查風味。

嘻哈文化在地實踐- 反體制、造道路(以花蓮仁里社區為例)
2024/07/25

嘻哈文化在地實踐- 反體制、造道路(以花蓮仁里社區為例)

嘻哈文化在地實踐- 反體制、造道路(以花蓮仁里社區為例)

效益外顯 繼去年邦查風味-向外發「聲」的效益擴散之後,今年我們到底要做什麼? 
嘻哈到底在地方可以長出什麼樣子,而這樣的青年社區參與行動造成了什麼樣的「現象」?
 對於青年單位、在地、樂齡族的影響萌生了新的事件。 蝴蝶效應 長輩們總是說:「這種街舞,我們怎麼可能會」,讓句話讓我們反思了一件事情, 青年返鄉務農,長輩們跳街舞,這兩件事情的關聯性是不是世代觀念上隔閡的分水嶺, 不同年齡層做跨族群、形式的行為時,總是會被賦予想法上的否定。 而是誰?造就了這種想法,而這樣的想法被投射在不同的群體? 而我們的一點一滴的實踐,也漸漸成為蝴蝶效應影響地方。 用「嘻哈」打破制度 嘻哈表達學 嘻哈文化是來自低階層的吶喊,這樣的吶喊認為是一種表達, 而這樣的表達更是一種「賦權」;我們應該用嘻哈精神層面去看待地方, 而不該走向工具媒介的高端化及專業化去思考。 去專業化門檻、用精神層面去看待 我們認同在專上領域上衍生出來的商業投射、行銷、宣傳、影視媒體etc. 如果要成為很棒的舞者、很棒的饒舌演出者,而這樣的模式原本是在青年流行文化, 對於長輩是一種跨群體再製包裝、賦予形象(認知青年化), 而漸漸走向娛樂工業,但樂齡族群不應該是工業裡的勞動者。 需要與「被需要」 然而,對於一群七十歲以上的長輩參與者來說,並不需要走向娛樂工業, 這裡是花蓮,依然是純樸的社區相處形式,從花蓮的環境體質及地方文特性、民族特性去思考, 這裡環境才是最嘻哈精神的國度,雖然長輩們無法理解嘻哈文化, 但從我們的視角看到生活的體現,也看見他們對於體制的批判性,也看見了終生學習的企圖心, 彼此友愛地方群體,也會跟青年分享地方文化(Each one Teach one)。 反體制、造道路 今天在實踐上更像是自我認知的路徑,若過往的經驗算是在路徑上開墾, 而如今我們思考的是如何上這個路徑更加好走,也讓路徑上可以人來人往。 對於樂齡、壯年來說,這路徑走了兩年多,他們依然持續著,成為最棒的夥伴 對於青年來說,這條路徑可以學習好多事情,可以讓我認識地方,可以讓我付諸我愛的事物 對於Flavor 來說,這條路可以走,單車可以過,大車可以過嗎?可以走到別的城鎮嗎? 嘗試走出自己的樣子,我們就是從地方長出的嘻哈仔,依然保持赤子之心,樂在其中。 至於文章發表並不是KPI或是上繳功課,而是我們很認真在看待地方觀察, 理解地方、參與地方、觀察地方,細心消化後的想法。 我稱它為「嘻哈在地現象觀察」。 也希望讀者可以多多關注我們社群 對於青年文化、街舞、DJ 、音樂可以收尋以下 FB/IG: Flavor Hualien  對於嘻哈計畫實踐、在地文化、可以收尋 IG:flavor_hplan  (嘻花創所)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