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音軌跡:三仙台島嶼印記調查記錄與傳承」旨在深入探索臺東縣成功鎮三仙台的海洋文化與歷史。身處地方常遇到遊客於本地發生意外,卻面臨無法提供準備位置與消防隊,造成時間上的耽誤影響救援協助。
透過計畫結合地方文化專家和當地社區合作夥伴,進行全面調查、紀錄和傳承工作。
將從三個方面展開:
1. 深入研究三仙台地區的地名由來、島嶼的形成背景和文化特色,通過文獻資料搜集和田野調查,將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整理和記錄。
2. 利用地理資訊系統技術,製作出一份精準的地圖,標記出重要地點(常用名稱與現在名稱),為遊客、消防隊提供方便的導覽和探索。
3. 通過舉辦文化活動、展覽和教育講座,將三仙台的獨特文化
成功的走訪:學習與成長的分享
三仙台是一個結合了自然美景、豐富生態、歷史文化以及健行步道的多元旅遊景點。無論是想要親近大自然、品味當地文化,還是進行輕鬆的戶外活動,都能在這裡找到樂趣。這個月走訪了成功天后宮,是擁有超過150年歷史,也是臺東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此次的目的是在田野過程中聊到三仙台地名的起源,可能是在廟宇石碑中呈現,詢問廟中的志工阿姨,她告訴我們經過日治時期宗教迫害,以及光復後的大火,當時興建時立的石碑都已經毀損清除了,唯獨只剩下殘破碎裂的立碑。詢問大概坐落的位置後開始尋找,就在天后宮對面廣場的一棵椰子樹下找到了部分的捐款芳名立碑,雖然已沒有了歷史記載的石碑,但從僅存的立碑上也感受到了天后宮對於信眾們是無可取代的存在。 每一次的走訪,都像是一扇打開的新窗口,讓團隊能夠以全新的視角看待事物。在走訪過程中往往充滿了不可預見的變數,我們不僅學習到具體的專業知識和技巧,更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感受到了不同文化、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碰撞。這些新的視角,幫助彼此打破了固有的框架,也能夠以更開放的心態去接納不同的觀點。走訪中,有機會與不同年齡層的在地居民進行訪談交流。每位居民都帶著自己獨特的背景與經歷分享觀點,這讓我們不僅學到了新的知識、觀念,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時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這個月團隊持續如火如荼的學習工作,從田野訪問到資料蒐集彙整、手冊製作等等,來來回回的進行中,也一邊想著有哪些地方可以再用得更完善,也習慣會花時間總結經驗,思考經歷中的收穫和不足,會回顧在過程中的表現,哪些地方做得很好,哪些地方還可以改進。反思的過程有時候是艱難的,尤其當面對一些未達預期的結果時,會感到付出的努力似乎沒有完全得到回報。但正是這些不足,使團隊更加堅定了繼續學習與改進的決心。無論未來的走訪如何變化,只要保持學習的心態,便能夠從中找到更多的價值,持續成長。
閱讀完整內容夜訪三仙台,探索夜色獨特的美麗
十月份的最後一個週六,團隊報名了三仙台的夜訪行程,此為三仙台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導覽行程,透過實際參與評估後續三仙台地圖加入的方式及可行,讓成果以更貼近參與者的需求形式呈現。活動時間還沒有到之前,持續拜訪了地方居民,把手上有的資料更加完善。在每次拜訪中激盪出新的想法,讓團隊對成功鎮以及三仙台更加的了解,對一代又一代傳承的精神充滿感恩並記錄下來。 到了活動時間,到三仙台與解說老師會合,每個人都領取了必要的裝備「小月亮」,「小月亮」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會發光的球,在夜色中是個很顯眼的標示,讓解說老師能更好的找到參加活動的人員,避免危險。活動正式開始,吹著海風跟隨著老師的腳步,一步一步的探索夜裡屬於三仙台的美麗,可惜天候不佳,沒辦法一睹星空的風采。 團隊希望能藉由這次計畫讓更多人知道三仙台,推動在地更多元的活動,體驗地方生活軌跡,了解三仙台的歷史和生態, 更加保障遊客們的人身安全。
閱讀完整內容地方活動與文化傳承:創新發展模式結合發想
九月份,成功鎮充滿了活力與熱鬧氣息。月初,綠島藍色公路的首航成功,打通了從成功鎮到綠島的新航線,為當地旅遊模式提供了嶄新的選擇。隨後在9月21日舉辦的「浩瀚星河音樂會」更是透過星空的魅力,成功為地方創造出獨特的品牌形象。 在參與這些地方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感受到成功鎮的活力,也激發了團隊在計畫上的新思路。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將我們正在製作的地圖與這些地標性活動和故事結合起來,創造出更有深度的文化體驗。例如,將三仙台的文化歷史與當地的星空活動串聯,讓遊客能透過地圖探索三仙台,並在夜晚欣賞星空,將自然與文化融為一體。 未來,我們希望進一步與地方活動緊密結合,促進當地旅遊發展,也強化遊客與地方文化的連結。這樣的創新模式,為地方帶來更多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閱讀完整內容一步一腳印,將口說變為文字紀錄。
團隊持續深入三仙台社區,並進行了更為細緻的訪談工作。這次,我們專注於與更多關鍵人物的交流,從他們的口述中挖掘出更多與三仙台相關的珍貴故事。 其中一為漁業從事者向我們講述了三仙台在早年漁業繁榮時期的重要性,並分享了漁業技術和習俗。這些訪談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資料,也讓我們更加感受到這片土地所承載的歷史重量。 在地圖製作方面,我們根據所收集到的訪談資料和地名故事,進一步完善了地圖的標註。我們將這些新資訊納入地圖中,使其更加詳細、準確,並與在地夥伴共同討論地圖的實用性和可改進之處。透過這樣的合作,我們不僅增進了在地夥伴的參與感,也確保地圖能真正服務於社區與遊客。 這個月的工作讓我們體會到社區合作的重要性,無論是訪談還是地圖製作,都需要與在地居民緊密協作,才能真正捕捉三仙台的文化精髓。我們的努力逐漸見到成果,也讓我們對接下來的工作充滿期待。
閱讀完整內容走訪社區,找尋小島DNA
七月份,我們的團隊深入三仙台社區,踏上尋找小島DNA的旅程。在地的釣具店兒子成為我們的重要嚮導,帶領我們揭開三仙台的歷史面紗。 透過周大哥的牽線與從小便在這片土地上成長擁有豐富的在地知識和經驗釣具店兒子接觸。他帶領我們穿越三仙台的各個角落,細細講述每個地點的由來和背後的故事。我們跟隨他,從三仙台橋頭走到仙台的三塊岩石,每一步都充滿了驚喜與發現。 我們將這些重要地點標記在地圖上,記錄下這些地名的由來和背景故事,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這次的走訪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三仙台的歷史與文化,也讓我們意識到,只有與在地社區緊密合作,才能真正挖掘和保護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這段經歷將成為我們未來工作的重要基石,也讓我們對三仙台的調查和傳承工作充滿了信心。
閱讀完整內容田野探查認識成功!關於三仙台的故事
雖然對於三仙台有基礎的認識,秉著我們對於島嶼上的歷史感到好奇,與在地文史工作者進行田野訪談,臺東縣成功鎮位處太平洋洋流處,所以在海洋資源上十分豐富,也造就許多捕魚產業的興起。 訪談中更清楚瞭解過去三仙台本來是沒有八拱橋的連結,原民利用三仙台島嶼的漲退潮,在島嶼上放牧羊群,也才有比西里岸的名稱出現。直到民國76年八拱橋興建完成後,遊客日益增多,交通部觀光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成立後,加速各項建設提升服務品質,無論迎曙光、眺望海、觀星空,都成為大眾遊覽的景點。 也因此旅遊開始興盛,除了欣賞風景、旅遊健行還有許多釣魚愛好者前來,但因為島上地形與周圍小島十分眾多,多為釣魚者針對釣點有所共識的名稱,希望將這名稱讓更多人知道,讓下次看到時不再是那邊、那個地方,可以對於地方更有共鳴。。 訪談結束我們享用了美味的晚餐,以海滋味結束今天充滿驚喜的訪談,讓我們更加了解了這片土地的歷史。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