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團隊的5位馬祖青年結合不同專業,重新發掘塘岐社區之文化遺產與故事,增添馬祖觀光旅遊的價值,解決馬祖觀光文化體驗不足,並促進社區居民的連結。我們將塘岐的故事設計成具深度又不失趣味的馬祖文化走讀體驗,內容包含先民故事、社區遺落的生活遺跡、再結合馬祖語趣味導覽、並藉民俗植物認識先民智慧。以及,我們將設計具吸引力的平面廣告宣傳,上架到網路平台銷售,讓珍貴的歷史細節帶回社區居民及遊客的視野中,以提升塘岐社區居民對於社區歷史的認識及興趣,同時增加塘岐社區發展協會的收入,以利社區未來永續發展。
塘岐社區生態文化小旅行~啟動!
終於啟動我們設計好的小旅行雛形,是非常緊張又令我們興奮的事! 第一批測試者是 16 位青春活潑的大學生,也是團隊成員的學弟妹們。 在半天的旅程中,我們安排了: 搭船到達塘岐 → 當地美食午餐 → 故事館聽故事 → 小叮嚀 + 前測 → 塘岐社區文化走讀 → 馬祖美食DIY!→ 後測 → 賦歸 我們真的很高興服務這些學生們,看見 Z 世代很驚奇也很享受其中的樣子,是我們很榮幸的事。 也因為從問券中蒐集了使用者第一手的回饋與建議,還需要好好研究與整理,讓我們更有方向感,抓到讓小旅行更完美的思考依據。
閱讀完整內容8月小記_團隊訪視
謝謝青年署長官、謝謝委員們蒞臨,真的給了我們很多寶貴的建議! 我們今年本來的目標是想創作出好的遊程並直接上架,但是做的過程中也發現有很多需要驗證的事實。 比如我們想先確認是否有足夠多的遊客是對文化觀光有興趣?目前提供的遊程價格上應該要多少是觀光客可以接受的?遊客數又要多少才能讓地方商家永續經營下去? 在一邊田野調查、一邊設計地圖路線、一邊與商家談合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之前的目標太大,時程之內就算可以勉強達成,品質也不會太好。委員們的建議也如同我們導師曾提醒我們的,還有很多長期經營的工作事項需要被我們看見,當天委員的建議包含如何累積與維繫數位社群、導覽培訓機制、居民參與機制等,這些是我們的沒有仔細思索過的,的確讓我們團隊靜下來,對於未來方向有更多思索,以及我們目前的資源可以如何進行下一步,更靠近我們當初在社區提案的初衷。
閱讀完整內容確認塘岐生態文化小旅行的TA是否存在 + 走讀路線設計
這個月我們在思考如何驗證塘岐生態文化小旅行的TA是否存在,我們初步設定給自由行的年輕旅客,比如熱愛四處旅行的大專院校學生,或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年齡介於18-25之間。我們想要以前測跟後測的問卷,驗證這群TA是否對旅程有興趣、參加完後是否因此更了解塘岐、以及對於我們跟塘岐居民合作的在地美食DIY的體驗,TA是否在體驗過後更了解馬祖在地飲食。同時,我們也正在募集這個年齡區間的人參與我們的小旅行,並填寫問卷給出他們真實回饋。 問卷針對TA想要驗證的目標是: 是否對於我們文化走讀的旅程安排感到有興趣 是否因為參加走讀更了解塘岐的歷史文化與生態 是否因為參加走讀而更了解迷你糕(馬祖在地美食) 隨著上個月的田野調查,我們蒐集了越來越多的地方故事,還有認識了越來越多的村民,我們也在選擇要放入走讀路線的地點。在選擇地點的考量上,除了具有歷史性或是對居民有特殊意義之外,也會考量實際在走讀時腳程的距離,以及天氣炎熱或寒冷時的狀況。夏季進行時,路線的中途需要安插一些可以吹冷氣或乘涼避暑的地方;冬季進行時,考量馬祖海風之刺骨,室內景點的比重則要增加。這些小心得都是我們實際在村莊內走了無數次,才有的體會。
閱讀完整內容社區田野探查—起步走!關於圖書館前身「米廠」的歷史
訪談的日子我們首先在假日小館享用了美味的午餐。隨後,根據調查及路線結果前往一家餅店,希望能進行一場訪談,但不巧的是,我們發現耆老阿姨還未從台灣回來。 一時間我們有些無所適從,決定來到附近的老人活動中心。這裡正好有一個小組在舉辦活動,而我認識的幾個人正好也在場。我們決定加入他們,一起協助活動的進行。在活動中,我們與參加的人們展開了交流,最後聊到了一位名叫陳秀梅的退休老師。 陳老師告訴我們有關塘岐圖書館的一段有趣歷史。原來,這座圖書館的舊址位於現在的北竿鄉圖書館,最初是梅花人的漁寮。後來,隨著國軍進駐馬祖,漁寮被改建為米廠,用以供應軍需。 我們對於這段歷史感到非常好奇,特別是米廠屋頂上還保留著當初的瓦片。後來,隨著時代變遷,米廠搬到了現在的保養廠上,建造了兩棟新的大型廠房。 今天的訪談不僅充滿了驚喜,也讓我們更加了解了這片土地的歷史。這樣的一天,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間和人們故事的深度交織。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