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製的食器或器皿在原住民族群裡是十分常見的器物,但隨著時代的改變許多物件可以使用貨幣去做取得,加上人口外移嚴重部落裡剩下的是年幼的孩童或是老人,這項傳統工藝被迫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苟延殘喘。
本案希望藉由製作木雕湯匙,去尋回這項即將流逝的工藝,同時提倡環保意識,讓青年跟著部落長老一同學習與製作,去尋找這些木頭的來源並懂得辨識,去學習製作傳承這項工藝,不單只是用文字紀錄或是影片、照片,而是身體力行,讓每位青年再次踏上這片土地,去認識、去學習、去維護,達到部落文化永續發展傳承的理念,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承的載體。
湯匙高峰會
這次成果展,參與的人群不僅跨年齡,甚至是跨族群。參與成員皆表示再次參與的意願極高,參與行動的成員平均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部落族人長輩更是不遺餘力,協助與參與。 「我很開心你們年輕人還會重視部落的文化,我真的很開心很感動,請你們繼續學習部落的文化,繼續傳承繼續做下去吧!」這句話是長輩們這段時間來很常對我們說的,也成為我們的動力,未來我們會繼續延續繼續做下去!這次也透過分享會,讓學員及族人回顧課程學習技藝,並相互交流分享經驗,讓傳統技藝工法得以保存。傳統與現代故事相互交融出不一樣的文化脈絡。 圖騰設計交流、並加以自身創意創作應用,青年之間互相分享彼此創作靈感 。 期許明年我們會更好,讓每一位青年都身體力行的去參與其中,我們從零開始也從我們的土地開始。 食的記憶,拾得記憶。我們是a ri vaigi混青年。
閱讀完整內容湯匙生命地圖
每週行動完成後,大家一同聚集分享當日實作的心得與經驗交流。每週會由團隊成員帶湯匙相關的小組遊戲,在過程中增進部落族人彼此之間的情感,藉由遊戲更了解湯匙的文化與故事脈絡。每周也會由團隊成員帶領大家進行創意發想,由木材剩料做加工,湯匙為主軸去作出各樣創意小物。
閱讀完整內容挖起來
製作傳統木雕湯匙的課程分為8堂課,聚集部落青年身體力行動手製作,從之前去山上採集,一直到坐下來開始動手製作,時間是匆忙的,但大家還是願意為了學習而空下時間,從構圖、裁切、挖槽、鏤雕、雕刻、圖紋,彩繪等,我們一步一步的努力完成。 在製作過程中讓學員從零到有,去與自己對話、去了解每個圖騰所代表的意義,製作出屬於自己的湯匙,學中做做中學,讓這項工藝繼續傳承去。
閱讀完整內容A ri 去山上嚕!!!
混青年們上山嚕,拿好水壺、塗好防曬和你的紙筆,a ri a ri出發了 !!! 刺蔥 ?也可以當製作湯匙的素材 ? 山柚、桐木、土楓、毛柿 、軟毛柿、鹽膚木、竹根,這些都是可以拿來製作成木雕湯匙的素材,以前老人家都是會就近取材,可能是從山上回來的路上有看到適合的木柴,就會在山上製作好帶回家給家人作使用。 我們從零開始從新踏上土地,去認識去觀察,從葉子形狀、樹皮紋路、味道等,去真正的瞭解我們這塊土地所種植的植物,唯有你認識了你才知道該怎麼去使用與維護,混青年第一堂課下課。
閱讀完整內容mumu 在家嗎?
一字一句的紀錄,一步一戶的去走訪,我們想爭取更多時間記錄更多的故事,我們不僅僅只是青年的角色,我們是接住故事的人,也是傳承下去的人。 當我們推開門,inabayan ! mumu滿心歡喜地迎接我們的到來,不私藏的把家中許多珍貴的老物件一一與我們分享,遙憶當年的手藝如今雙手卻佈滿老繭,懷念當時一起工作的朋友,如今已離去,mumu說他很開心我們這些年輕人還願意去學習這項傳統工藝,他說像這些我們看似枯燥乏味的工藝,在他們以前是日常是生活,我們會覺得很難很陌生,是因為它已經開始遠離我們的生活了,這項工藝一直都在只不過開始被遺忘了。 讓我們一起來接住這些將被遺忘的故事,讓我們一起當延續故事的人吧 !! (原訂7/28採集課程因颱風後雨勢順延至八月進行)
閱讀完整內容i tu qakepuei a mapula ta ma ka cuvucuvun 大家集合來吃飯囉!!
inabayan ! 大家平安,我們是 a ri vaigi 混青年團隊,各位還記的家裡的木雕湯匙嗎? 上次使用它是什麼時候?上次看見別人在製作又是甚麼時候呢?那又是怎麼出現在家裡的呢? 在現今的社會有更多餐具的選擇與機器加工,手工雕刻已經趕不上機器大量生產,手工技法複雜繁瑣、年輕人外流或不願學習,加上更多人願意去選擇市售流行的材質,在這樣的時代背景與市場需求下,部落的長輩漸漸的不再動手去做,這項技術也應著這樣的背景逐漸消失。 我們希望藉由製作木雕湯匙,去尋回這項即將流逝的工藝,同時提倡環保意識,讓青年跟著部落長老一同學習與製作,去尋找這些木頭的來源並懂得辨識,去學習製作傳承這項工藝,不單只是用文字紀錄或是影片、照片,而是身體力行,讓每位青年再次踏上這片土地,去認識、去學習、去維護,達到部落文化永續發展傳承的理念,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承的載體。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