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首頁 行動者們 五漁村HOW野青年
:::
2024/10/15

才不是下雜魚呢─漁港探秘行動

才不是下雜魚呢─漁港探秘行動

居住在面向太平洋、背靠雪山尾稜連綿山巒的所在,空氣中帶著點鹹腥的氣息,時而傳來吆喝及機械的聲音、交錯忙碌著的船舶,這裡是頭城漁村聚落許多從事漁業家族拼搏的戰場,望向永遠佇立在那的龜山島,島嶼與黑潮孕育了海洋的生機、也餵養了岸上幾世代人們的豐盛。

與海共生的人們、海洋環繞的人們,我們對於海的認識、海洋生物的理解,常常停留在「可不可以吃?」海鮮文化認識,聚焦在這次帶領青年進行五漁村場域戶外探索,從海村踏踏走進漁港很少觸及的場域,認識拖網漁業帶回的漁獲,並進行採集及魚標本技術製作,讓我們與海洋的關係,能有不一樣機會的看見與詮釋。

走入頭城大溪漁港,這裡有一區神秘的角落很少會踏足,這裡是他們說的雜魚去的地方,甚至用下雜這樣不具經濟價值概念去定義並捨棄。

下雜魚是對人類而言的一種分類方式,指的是漁船捕撈起來,不是目標魚獲,或是無法作為「直接販賣給消費者」的水產。或許是作為餌料、飼料、堆肥等等的非食用用途。每位青年挑選這些來不及長大、從深海被捕撈的魚蝦,不被人類食用價值的對待,淪為其他次級餌料的魚種帶回製作標本保存。團隊也透過今年的青年共學計畫,重新有機會透過生態的眼光、採集實踐的過程,好好觀察了解魚族的體色、構造、特性,進而認識龜山島海域這片魚族的棲地,何以珍貴?將這些可愛小生物們經過轉化,成為浸液標本重新現身。從中認識台灣漁業現況的一角,也擴展我們對於台灣海洋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