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首頁 行動者們 FLAVOR HUALIEN 文化推廣工作室
:::
2023/09/26

酒-是我們的路(文化之下的檢視)(以仁里社區為例)

酒-是我們的路(文化之下的檢視)(以仁里社區為例)

小時候很常走訪地方部落,FLAVOR HUALIEN 主理人 歷玄(以下稱為Shane),本身為一半的阿美族身份,另一半為布農族,從小就看到許多地方耆老相聚在一起的同時必有「酒」,也不知道酒的存在為何需要以及是否必要,在阿美族的文化之下,相聚在一起時就先進入到我不太理解的「神秘儀式」。


一群人指著酒杯,嘴裡唸唸有詞,雖然聽不懂,唸完時大家會先把第一杯米酒喝完,總以為是什麼樣的宗教儀式,感到神秘且好奇,在那個時空裡地方人很自在的暢談地方事情,閒聊、八卦,而過了一點時間的醞釀,自然出現原民的古調、樂舞,我很愛那個當下的氛圍,也深深地影響了年幼的我,即使我那時既不懂什麼是文化,更不懂什麼叫做地方相處,依然能深刻感受到大家開心,而我也是。

「酒的污名化」

#愛喝酒 #酒鬼 #馬拉桑 #有錢就拿去買酒 #很樂天 #小米酒

長大後接受了帝國主義的教育體制,也被時代洪流給漢化了,忘了自己來自哪裡?接受了教育體制,認定我是讀書人,突然反思「對啊,原住民只會喝酒」,不可否認「體制教育化」、媒體渲染的影響下,我選擇遺忘了「地方相處」,更害怕大眾眼光,也忘了我有原住民血緣這件事,直到了近幾年重返地方之後,重新檢視了「酒與人與文化關係」。

酒,是溝通工具,更是「品味階序」的最佳寫照,有錢人開香檳,喝高檔次的酒,更少不了燈光昏暗氣氛佳的酒吧環境,也在影視媒體之下,嘻哈給予最完美的形象代言,MV、流行音樂、歌詞信息,很完美的置入了不少廣告,近期,也看到台灣酒商找了嘻哈文化(街頭文化)來置入形象、品牌贊助,嘻哈青年就是最佳的代言者,這件事情是值得被拉出來作為「嘻哈文化產業對於青年的影響」。 註:嘻哈文化產業對於青年的影響_呂歷玄

Sippin' it lick drink it down, oh, no Drinkin' poison but they don't know It used to be wine, a dollar an' a dime Same man, drinkin' another time They could be hard as hell An' don't give a damn But still be a sucker to the liquor man
(取至歌詞 One Million Bottlebags )   
      (全民公敵(Public Enemy)當時對於販酒、代言者的批判歌詞

在阿美族部落,當我們進入到一個神聖場域,我們都必須mibetik(告靈),當然我們今年在地方執行計畫的每堂課程都必須mibetik,告訴祖靈、地方靈等我們在地方要做事情,也是尊重地方。(阿美族為泛靈信仰)
「酒」就像是你來到別人家必須敲門,開啟大門的鎖匙,若是沒這麼做的話,較像似:「你是誰?你來幹嘛」。

在台北喝的酒是與朋友、族人維繫關係的工具
在花蓮家鄉喝的酒是與祖靈、家人維繫的媒介
(來自部落青年 古拉斯、大亨)

酒-是我們的路,這句話在部落流傳,這個「路」像是人的心到心的距離,更富含情感層面的路,想家的鄉愁,思念卻無法言語表達的內容,沒關係,不著急,我們先上路吧。

一粒米到釀酒 從一粒米到農地的祭儀,再到很多米,最後製成酒,這樣的路徑過程,算是眾靈之下的產物,需要多少的日子,需要務農者的細心呵護,「酒」就是在這樣的路徑下製作出來的,酒的神聖性,不在於量,而是「質」,這個質富含的情感意義你無法用金錢來算計,更沒有辦法單純用「愛喝酒」去表象文化;我們當然愛喝啊,畢竟是如此神聖的物品,而且我們「清醒的知道我醉了」。

你要喝沒有文化厚度的高級酒?
還是選擇喝富含文化底蘊且被祝福的洄瀾米酒?
(部落青年 大亨 )

計畫課程只是一件事,而透過課程傳遞出的信息是什麼?如何更體現地方表達,給予時間去催化、醞釀。
由衷感謝 巴奈・母路教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