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栗嗨團隊根植於苗栗,感受到縣治中心苗栗市因為交通、產業轉移而衰退,在發展和民風上屈居弱勢。團隊以社會設計為思考,發現貫穿苗栗市的水圳可以做為與民眾對話的媒介,倚藉水圳蘊藏地方文史,以及當今髒臭樣貌、公共空間議題等,都在水圳軸線上交疊。
此計畫聚焦於苗栗市縣府區域,屬於水圳中游地帶,承上游傳統聚落歷史記憶,啟下游現代農村生活,此處具有標誌性的「連結」意義,呼應社會設計關注人我之間關聯。
因此,團隊欲以現地學習、藝術參與為行動,實踐社會設計「讓社會來設計」我們與水圳的關聯,從流域與城鎮等等互動關聯,從而讓地方能夠以「社會設計」方法參與社區事務,為苗栗市的「永續城市」增加實力。
聯合大學與我們
社區的行動過程中,我們不斷希望能有更多夥伴參與,因此我們也持續與鄰近的國立聯合大學合作,經由不同管道將社區工作介紹給師生們。 建築系 經由建築系同學們的規劃,圳邊畸零地變成許多可行方案,同學們運用水圳文化、水域保育等等知識,讓這件事情變得很可行。 聯合大學台灣語文與傳播學系 許詠傑同學及其團隊將水圳議題變作他們的畢業製作專題,與我們一起工作近兩年,積極記錄了在地觀點。 文化行銷與企劃課程的同學,也在課程中來訪計畫區域,一起探討了水環境、社區文化與青年行動可以如何推動。 聯合大學文化觀光產業學系 由林本炫老師帶領同學們,跟著我們走進水圳上游社區,看見水圳如何影響城市興起,又可以如何發展為觀光題材。 經過同學們和民眾的參與,社區變得很不一樣,邀請您一起觀賞這段紀錄
閱讀完整內容圳邊畸零地機靈一下
「我想要這裡有泡腳池」 「這裡可以種一些蜜源植物,吸引蝴蝶」 「未來這裡是苗栗的桃花源」 今天是我們在水圳系列活動中最硬核的一場,時間最長、議題最硬,然後還要一起動腦產出規劃藍圖,但也是充滿恩典的一場。 到活動開始前,都還有人來訊息取消出席,我們一直很擔心會不會沒有週邊民眾參與,直到有大哥帶著傳單出現,而且他就住在這次基地的旁邊,還有其他鄉鎮的大姊帶著他在地朋友來參與,當下我們真的非常感動到90度鞠躬。 也非常感謝來自台中團隊 水水富春鄉 ,有他們社區規畫師專業技術帶領討論,以及他們在自己場域裡經營流域復育經驗,讓我們可以把滿腔熱血變做可以討論的方案。我們相信,能有其他人一起參與的,就不要自己攬起來做,因為我們要信任彼此、尊重專業,所以這次合作可能也是教育部青年署社區參與行動當中很特別經驗。 最記得王大哥說他就住在水圳邊,原本長年偏頭痛尋無醫治,卻因為住在水邊聽流水聲而根治,所以他們那個小組提出了泡腳池。另外一組討論時,很注重生態工法,認為要選用竹材、砌石等,讓動物可以回來,甚至還規劃動物隱蔽小屋,真正超越物種與利益思維。 最終,大家分組討論出了兩大藍圖,大家對於這片土地充滿希望,我們確實可以在這裡逐步推展工作,讓我們的環境更宜居、友善。我們期望這些內容可以持續推動,需要有政府政策支持、民間資源共同參與,讓我們的圳邊生活越來越好!
閱讀完整內容Chill夜來臨音樂會
水圳邊能有許多不一樣!看到大家打開窗戶、開啟直播、走出家門來參與,還有人說在這裡住了幾十年,從來不知道這裡也可以有音樂會。 我們和大家經歷了這「不可思議」的夜晚,我們希望這不只是雲淡風輕,而是未來我們能有更多想像和故事來話家常。 因為,這次所有的構成都不是非常高深的企劃,甚至器材都堪稱為極簡,任何人只要有心都能在其他地方再次實現,畢竟一個被稱為臭水溝邊的畸零地都能做到了,還有哪裡不可能? 同時,水圳沒有加蓋,讓環境降溫快速,涼風徐徐。水圳邊畸零地沒有變成正式道路,所以我們可以在這邊可以擠出一點公共空間。讓藝術有機會進入都市的縫隙當中,我們可以用比較浪漫的方式想像我們城市未來,我們充滿無限可能,而且很簡單就能開始! . 器材極簡-沒有音響、燈光、舞台地板 場地極簡-就是一般的路邊 流程極簡-沒有主持人、長官致詞 節目極簡-只有一個團隊演出 時間極簡-只有一個小時的快閃 參與極簡-甚至要自備椅子來參與 佈置極簡-一把刷子刮牆面「#洗垢藝」 宣傳極簡-只有在一個里的範圍內貼海報
閱讀完整內容從最簡單的做起
「哇!有小怪獸耶!」 「你看,好小喔!看不到!」 「下課我要帶媽媽來看」 講到環境教育,你會想到森林還是排水溝?普遍我們可能會很直觀想到的是山林田野,但是都市也是環境的一部分,一樣可以在城市裡進行環境教育。 於是團隊到幼兒園和孩子一起認識環境,因為我們相信認識環境不是高深學問,而在於我們對周遭有沒有感知能力,幼兒園的孩子已經可以有很好的共感,而且有更直接的回應。 團隊在幼兒園進行四單元的活動,果真小班的孩子對課程有很好的學習,下課之後還自動在家畫出觀察到的微生物。團隊認為孩子對環境開始有認識,不僅是開拓學科知識,更是對我們城鎮有更多認同感,累積他們良好公民素養是對未來最好投資。 孩子能做到,我們一定也能做到,還有哪些行動?我們一起來創造! ⠀⠀⠀⠀⠀⠀⠀⠀⠀⠀⠀⠀ ---活動教案簡要--- 🦠活動一:環境繪本導讀 (公民素養) 💧道具:繪本、說故事的心 選讀《 醜泥怪 Mud Monster 》、《微生物:看不見的魔法師》繪本,讓孩子對於水環境和生物有基礎認識。 ⠀⠀⠀⠀⠀⠀⠀⠀⠀⠀⠀⠀ 🦠活動二:微生物觀察 (科學素養) 💧道具:顯微鏡、手機、觀察的心 以 uHandy 行動顯微鏡 搭配手機就可以觀察水中微生物,讓環境教育難度大幅下降,親子在家都能一同學習。 ⠀⠀⠀⠀⠀⠀⠀⠀⠀⠀⠀⠀ 🦠活動三:#洗垢藝 體驗 (美學素養) 💧道具:鐵刷、塑膠片、創作的心 以鐵刷、塑膠片就能在水泥牆上變出新花樣,牆上可愛的微生物圖樣吸引更多人關注環境議題,也讓環境教育結合美學教育。 ⠀⠀⠀⠀⠀⠀⠀⠀⠀⠀⠀⠀ 🦠活動四:創作你的微生物 (溝通素養) 💧道具:蠟筆、紙、表達的心 引導孩子以肢體表現觀察到的微生物,以及用畫筆畫下自己認為有怎樣的微生物,啟發孩子持續對環境有感受能力。
閱讀完整內容人間田寮圳
「這裡太夢幻了吧!」我們低聲驚呼。 團隊開始認識田寮圳是在市區裡,是我們最熟悉的區塊,第一印象是混濁有異味。隔了半年餘才探索後龍溪旁的引水口,那時感慨他將會受到城市污染。又隔了近半年開啟探索入河口的樣貌,看看水的終局樣貌,卻獲得超越想像的一幕。 當我們在快要接近入河口的地方,拍了這一套照片。在照片裡還可以看見紫色翠蘆莉在河道裡綻放,兩側樹木和光影搖曳,粼粼水光閃著我們對他的敬佩。 ⠀⠀⠀⠀⠀⠀⠀⠀⠀⠀⠀⠀ #旅程 田寮圳引自後龍溪,滔滔溪水經過引道變得安定,進入市區時要在地下穿過過環市道路,如同經過產道般來到人世。在市區迎接圳路的是清朝開始發展至今的聚落,好似家族給予祝福和關照。 隨著圳路通往現代化市區,兩側水泥駁坎加高,圳路裡魚群、水草變少,也慢慢的有家庭汙水旁放進去,或許如社會化歷程中漸漸失去童心而沾染俗世塵土。 圳路中間雖然有礫石淨化場,但水質難以回到源頭時的清澈見底,畢竟在往中下游還是有汙水管排放入溝渠,也許人們在社會裡還是有這些不得已吧? 漸漸的水來到下游,終於有機會進入農田,不再汲汲營營的從水泥渠道奔流,可以緩緩的在水田裡沉澱;又或是這邊的圳路水泥化程度不高,水也相對較淺,流速放緩,水底又見到一些水草、魚群。如暮年般人生,無拘無束卻也到最後階段。 有些漂流物一路帶著到下游,遇到一段一段的水閥、跌水坡,漸漸的也堆積在這些地方。哎呀!走這麼一遭終究要一次次放下。 最後,再次穿越環市道路涵洞,脫離人間這片遭遇,一進入後龍溪畔就是綠意盎然景致,不再有水泥設施,不再看到明顯人造廢棄物,回到後龍溪滾滾洪流,如天界或宇宙懷抱。 ⠀⠀⠀⠀⠀⠀⠀⠀⠀⠀⠀⠀ #人間水 因為我們知道田寮圳在市區的遭遇,最終他給我們看見他的生命力。站在出河口看著這畫面,我們更努力思考如何和大家分享我們所見、所感受,因為這是我們所愛的城市,大自然給了我們啟發,我們可以努力在這裡讓水好過,讓我們自己好過,那我或我們可以採取什麼行動?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