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紅茶產業在以觀光為主要導向蓬勃發展之時,其產業慣習的困局與內部生態的豐富多樣性,在紅茶復興的浪潮中逐漸被淹沒。因此我們將以留鄉青年的視角以茶席為形式創造跨世代與視角的對話平台,以刊物為載體連結社區內產業文化脈絡與多元樣貌,並透過商品和活動搭建社區產業與發展議題對外的友善溝通橋樑,讓居民講述自己的故事,彼此串聯合作。在一席茶的互動與討論裡,參與者皆能將從中獲得的資訊及所引發的思考,進一步帶回、延伸與擾動擴大,與鹿篙居民共同學習和成長。
如果說紅茶是鹿篙共同的生命記憶,我們要改變的不只是產業結構,更要擾動深藏在每個人心中那份對美麗家鄉的盼望,進而引領行動。
【鹿篙香茶巷的茶路指南】
【鹿篙香茶巷的茶路指南】 計畫一開始,我們就在討論如何為訪談及活動留下點什麼,是可以被持續閱讀與回味的。 對我而言,鹿篙一直都是很美的地方,有茶園、低海拔雲海、鳥類植物生態等,當然還有實際走進產地才會感受到的百年紅茶文化,及這裡熱情友善又勤懇的農友及居民。 我們希望把這些轉化成實體,能實際被感受與體驗的,像是引言一樣,讓外面的人能接收到我們的訊息,願意進一步藉著指南,走訪鹿篙香茶巷,品味當地這一路來的滋味。 #日月潭紅茶 #日月潭茶路指南 #鹿篙 #香茶巷
閱讀完整內容10/20 日月潭四大紅茶品飲與田間散策
早上集合時,忍不住好奇問了來自埔里的大家對日月潭紅茶有什麼樣的認識。大家都微笑著點頭,表示好像知道,但有著不少的不太確定。 鹹菜甕是鹿篙社區裡靠近埔里,早期屬較內地的聚落,也是因著日治時期紅茶廠的建立,開始有漢人自彰化一帶移居。 這次請到製茶與代工經驗豐富,自己也有著一塊友善茶園,茶廠坐落於鹹菜甕聚落的游博森,從茶農兼製茶人兼賣家的角色(這真的很常見),和大家聊聊自己在當地多年的觀察與製茶經驗分享。 當天的集合地是鹹菜甕的土地公廟,一旁主要幹道與小徑的柏油路,都是這幾年才鋪得比較平整。小徑內是聚落裡的主要居住區和製茶廠,一路平緩好走,沿路可見到紅玉和紅韻在慣行、友善、有機和近乎野放的田間管理下,不同生長狀態與不同採收方式帶來的茶園景觀。 在靠近茶廠時就聞到揉茶的香氣了。 鹿篙的各茶廠在茶博回來後也都繼續忙做茶,大概會持續到十月底吧,從萎凋、揉捻、發酵到乾燥約一整天的製程中,反覆著採茶、收茶與製茶。博森說最近幾乎都在做紅玉,以家庭主婦比喻的話,就像每天在廚房炒十二小時的高麗菜…。 所以那天喝得最多的是紅玉,其次是紅韻,也有阿薩姆、山茶和小葉紅。 阿薩姆有麥糖香、山茶有蕈菇香、小葉紅有點蜜香,但為什麼六款紅玉、四款紅韻的味道都不一樣…?不同茶園、田間管理、製茶師,甚至僅是不同天數採收的茶,做出來都有各自長成的味道。 茶真的有比較有差異,大家說在平常喝的之外,原來還有這麼多的風味和選擇,對鄰近的日月潭紅茶多了一點認識,似乎也開啟了一扇關於茶的窗。 「會,未來會試著喝喝日常之外的。」
閱讀完整內容《茶煮慢聊在鹿篙》系列茶席第三場
前兩場茶席活動結束後, 發現大家對日月潭紅茶內的各種稱呼感到困惑:紅玉、紅韻、18號、山茶、紫芽山茶、阿薩姆、台茶八號…等等,再加上季節與製茶的手法就覺得更複雜了。 日月潭紅茶顧名思義就是以紅茶為製作方法,指的是製茶的程序和工藝,以四大品種為主:山茶、阿薩姆、紅玉與紅韻,各自有不同的培育背景、製茶發展與別稱,也因為施藥與否、栽培和工藝的難易度等差異,市場價錢有著極大的不同。 今年度最後一場的茶席活動邀請到湧香製茶的游博森,也是年中時協助我們製作咖啡葉紅茶、專業又靈活的製茶師。 活動會從田間散步開始,透過製茶師兼茶農的視野,帶大家認識當地的茶種與茶園、紅茶的製茶程序,也將透過四大茶種的品飲與評鑑,練習辨別紅茶的滋味與好壞,當然還有從專業角度提醒,關於買茶時應留意的大小事。 主題:日月潭四大紅茶品飲與田間散策 時間:2023年10月20日(五)上午十點,約90分鐘 地點:湧香製茶(魚池鄉香茶巷42號) 人數:十二人為限 費用:600元/人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67vy4x6TzyeCsYaR8
閱讀完整內容09/10 咖啡人的紅茶製作與專業沖煮
簡單地說,是咖啡葉茶的分享會。 今年花音咖啡年度剪枝工作後,在因緣際會下,我們採了徒長枝(沒有產出,僅會吃掉咖啡樹養分)尾端的嫩葉試著作茶,製程手法是當地常見的紅茶及近幾年興起的白茶。 C3OFFEE咖啡誌在2018年連三期專刊討論與分享茶改場的研究分析,讓咖啡葉茶開始受到業界關注,相較成熟穩定的咖啡品飲共同經驗使業者們持續推陳出新,台灣產區的咖啡葉茶產量逐漸增加。 這次的活動有點進階,因為普遍多無咖啡葉茶的品飲經驗,到底是茶還是咖啡,茶的定義和製程差異是什麼,要用什麼角度讓大家認識咖啡葉茶等問題,讓我苦惱了很久,而且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生出一場脈絡完整的品飲活動,很具挑戰性。 好在夥伴們很給力,任憑我在各種建議後持續更動細節流程。 於是我們從低變因的白茶喝起,以標準評鑑組的三公克、五分鐘,品評不同萎凋程度(四天、六天、九天)的白茶,輔以品評表記錄,再進一步討論。出乎意料,大家的喜愛程度跟我們完全不一樣…。 園區主人郁淳接著帶大家賞景、介紹鹿篙與咖啡樹,聊了咖啡樹一年的生長以及我們一直提到的徒長枝。 兜了一圈坐定後,開始今天的咖啡葉茶席, 第一款是冷泡白茶,將草本木質調的白茶和香草進行長時間低溫萃取,味道清甜淡雅;第二款是全發酵紅茶,以陶壺熱沖,有點烤海苔、木質和熟果甜感,不同溫度有各自的風味表現。茶點是法式麵包佐茶粉橄欖油。 大家說原來茶有這麼多的分類,從茶種到製程;不同的製程套用在不同的植物上會變出更繽紛的滋味,還可以用在料理和烘焙上;原來在日月潭的紅茶產區有人在嘗試不一樣的事情,是走進產區才能親身接觸到的體驗和樂趣,就在我們平日的生活範圍裡。 很感謝郁淳,其實一直想和她合作,期望透過茶席找到凸顯鹿篙茶與咖啡的亮點,同時找到不同專業共同協力,這回也是達成了。謝謝草覆茶、湧香製茶、一碗盆地和茶改場中部分場,當然還有花音咖啡莊園和小幫手們。
閱讀完整內容《茶煮慢聊在鹿篙》系列茶席第二場
《茶煮慢聊在鹿篙》系列茶席 長在香茶巷裡的咖啡 與 長在咖啡樹下的紅茶 雖然都是飲品,但彼此好像互相牴觸; 從價格上、風格上、年紀上,似乎都有些差異。 我們想找尋一個,或超過一個的交點 在紅茶裡借用咖啡的脈紋與風味追求 在咖啡裡加入紅茶的美學與人文風景 交織成一場位於鹿篙的現代咖啡茶席 ── 第二場《茶煮慢聊在鹿篙》系列茶席,將由郁淳與我一同沖茶煮咖啡,透過一場具實驗性質的現代咖啡茶席,與百大青農在品評與品飲中聊聊「咖啡人的紅茶製作與專業沖煮」。 09/10(日) 10:00-11:30 主題:咖啡人的紅茶製作與專業沖煮 地點:花音咖啡(魚池鄉香茶巷43-69號) 煮茶人:高郁淳 報名連結與活動說明: https://forms.gle/W15Hdb3sCHx72Zu49
閱讀完整內容《茶煮慢聊在鹿篙》第一場系列茶席
《茶煮慢聊在鹿篙》系列茶席 如果從人的角度出發, 日月潭紅茶裡的鹿篙產區是什麼模樣? 那時到處都是源自眉原山的原生種山茶樹。 一群來自東勢、尚在發育的中學畢業生, 因著優異成績來到持木紅茶廠研習; 隨著女性員工們的工作日常, 日復一日地學習種茶、採茶與製茶; 村莊內外的年輕小伙子, 尤其到夏秋缺人手的時節會到工廠裡打工, 做些挑茶、批茶與秤茶的體力活。 聽說老老闆持木壯造特別重用台灣人, 當年的東勢畢業生劉慶芳被送去宮崎學茶前, 已經在日本技師森園市二旁做了一陣子的助手; 返台後接任茶廠內的工務主任, 對台灣人來說,是最高職位了。 ── 鹿篙的茶業發展超過百年,其中紅茶占了大部分, 從日本政府、國民政府、九二一地震至今,跟隨著日月潭紅茶的發展,歷經了外銷到內銷,持續的興起、沒落與再興起。 今日鹿篙內的香茶巷,高達八成的人口從事紅茶相關產業,從種茶、採茶、製茶到泡茶等,居民們因著自身的生命經歷,對紅茶有著各自的堅持與獨到的見解,造就了社區內紅茶的多元性與豐富的風土滋味。 在逐步認識鹿篙的過程中,我們想和大家分享所觀察到關於當地紅茶從前至今的生活樣貌,以及在大環境的發展下各間特色茶廠/茶店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幸運地邀請到幾位在地農友,透過輕鬆的喝茶閒聊,除了分享自家好茶,也將和大家聊聊返鄉經營茶業至今的歷程,與他們想透過茶表達的事。 第一場《茶煮慢聊在鹿篙》系列茶席,將由李國鎮大哥在自家的國芳茗茶煮茶,聊聊身為第四代茶農的「百年山茶樹的有機與復興之路」。 活動說明與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1NCnHSaDBWEQ3prg6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