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首頁 行動者們 FLAVOR HUALIEN 文化推廣工作室
:::
2023/09/19

嘻哈文化在地萌芽(以花蓮仁里社區為例)

嘻哈文化在地萌芽(以花蓮仁里社區為例)

FLAVOR HUALIEN文化推廣工作室(下稱FLAVOR HUALIEN),是群喜歡嘻哈(Hip Hop)的遊子,不論路過、返鄉或者移居,這些人都依憑相同的興趣在花蓮碰了頭。而經常聚在一起派對(Party)的他們,也慢慢發現,許多左鄰右舍常躲在樂聲闌珊處,充滿好奇地探頭探腦。

去年透過ChangeMaker 計畫我們完成地方聲景的採集實驗,也透過學員採集來的聲響素材製作成音樂,有了音樂怎麼能少了舞蹈呢? 於是在去年也認識了阿美族傳統舞蹈的身體觀,也讓長輩們與青年共創街舞,在這樣的相處之下,我們得到了下述的理論。

  1. 地方參與課程的對象皆為長輩,而課程本身不是他們的人生所需,撇除掉「改變地方」的邏輯思維。
  2. 嘻哈是我們進入社區的「媒介」也是我們的專長,應該更聚焦在嘻哈所帶來的寓教於樂之上。
  3. 地方相處並不是到課及點名,而是放下身段(撇除執行單位身份),「我」就是地方人去相處。
  4. 長輩們大方接受青年的文化「街舞」,今年企圖讓他們嘗試「饒舌」、「DJ」、「鼓聲機」,他們從青年文化上獲得別於以往在年齡、階層的內在成就感。

回到「品味階序」理論探討,嘻哈文化本身來自於美國布朗克斯區域,因為當時地方經濟問題,經濟泡沫化、美國大停電、貧富差距、黑人政策、幫派械鬥等問題,而衍伸出來的「地方問題」,因此嘻哈文化的出現就是企圖改變下一代的問題。

黑人民權運動風起雲湧,1966年黑豹黨成立,受國際左翼運動影響,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精神,展開免費診所、救護車服務、法律諮詢、探監接送車、以及兒童免費早餐計畫。

1970~1980年代嘻哈文化在受到黑豹黨照顧的紐約布朗克斯區貧民窟萌芽,也為嘻哈文化帶來社區/社群性質。

(來自林偉老師資料)

在我們單位的研究之下,嘻哈文化是可以打破地方界線,且也是青年參與社區行動、社區營造的重要關鍵之一。

嘻哈文化早期為次文化,而我對於次文化的定義並非負面的,我的詮釋為「次」比較像是「資本主義體系金字塔」最低階層的吶喊,然而我們這些地方執行單位,本該就是觀察最深且最理解地方底層的人,地方單位必須保有「地方批判」,就如同饒舌音樂:

I grew up on the crime side, the New York Times side

我生長在犯罪之域,也在紐約時報旁

Staying alive was no jive

能活著這件事情不是在跟你開玩笑的

A young youth, yo rockin’ the gold tooth, 'Lo goose

有一位青少年有著金牙穿著Polo Ralph Lauren的大衣外套

Only way, I begin to G' off was drug loot

能夠逃離這樣的環境的方法就是販毒搶劫

(取自 Wu-Tang Clan-C.R.E.A.M )

「饒舌」對於地方有著極大的話語權,我把我對生活上不滿的事情、我看到的情況、獨一無二的成長路徑,都可以透過饒舌進行詮釋,於是就萌生了本次計畫的起源及發想,我們想要透過本次計畫,再次讓青年嘻哈文化與地方部落文化進行碰撞,而看見新的視野。

本次計畫,也將是最大的地方挑戰,撇除掉過往僵化的開課程模式,更進一步思考我們、地方、參與者扮演的角色,撇掉「角色」的界定,今年我更愛一種說法是「生活在地方上的人」,我們不是執行單位,我們是生活在地方上的人,你們也不是特別的參與者,你們是生活在地方上的人。
我們應該使用生活在地方上的人之日常習性,來思考計畫走向,嘻哈不會是「長輩的生活所需」,但這件事情讓居民長輩獲得成就感、也拉近青年與長輩們的距離。
傳統技藝對於青年來說會是需要的嗎?我想不盡然,但透過跨世代的相處之下,我們理解到傳統技藝其中包含的文化厚度及深度,也重新反思自己單位在過往執行相關傳統技藝時,只知道「復振」、「田調」,而失去了文化厚度那種耐人尋味的情感層面。

文化表象

暑假開始部落祭儀也著手跟進,我以地方觀察者的角度重新看待部落人視角、社會大眾視角,觀察到許多現象。

:「到部落就是喝酒,豐年祭喝酒,牽手跳舞,樂天。」

我們心情是複雜的,外人不理解Malalikit對於部落人的重要性及靈觀價值,也不知道酒對於部落的神聖性,而樂舞形塑成路的概念也不單單是牽手跳舞就能以一概全,參與者僅僅參與了一個表象文化,帶走的只有認知上的微醺,而我們也給不了且帶不走的是文化厚度,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嘻哈文化亦同如此,大眾對於嘻哈文化停留在「街舞」「饒舌」這樣的表象,卻遺忘了Hip Hop和平宣言在2001年的5月16號被提交到聯合國,【The Hip Hop Declaration Of Peace】嘻哈和平宣言,裡面就清楚表達了嘻哈文化的聯合公約18條。

11 條:

HipHop 社群作為一個現存的國際性文化,有意識的提供所有的種族、部落、宗教,和不同個性的人,讓他們有一個可以去交流彼此最好事物和想法的基礎。HipHop 文化是一個由多元技能、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多元種族的人們的團結形體,致力於建立和拓展和平。(翻譯Boyan)

 

結語

嘻哈只是一個媒介,它包含了歷史文化、核心價值、主張理念等,當然搖滾、嬉皮、各式文化,都可以成為社區行動的方法論;透過嘻哈讓我更認識我們的家鄉社區、青年、部分里民,我們將地方階層的聲音、現象、問題,透過嘻哈媒介來轉譯,當然,我理解很多人不太喜歡「轉譯」二字,但是我認為我深刻理解嘻哈及吉安仁里社區為例的文化脈絡,轉譯二字再適合不過了。
我很喜歡Edward Burnett Tylor對於「文化」的定義
「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複合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

對於文化這件看法不單單是量,更在於質,更在於地方日復一日忙碌、樸實的生活寫照。

老話一句:

我們並不是硬要使用嘻哈文化作為媒介,我們只是剛好擅長而已。
接下來再細細品味分享我們在計畫過程中,我們玩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