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首頁 行動者們 石在工作隊
:::
2023/10/27

當代MoCA《Signal Z》展覽回顧|石在參展《浪的遷徙者,與他們的紀念物》 🌊

當代MoCA《Signal Z》展覽回顧|石在參展《浪的遷徙者,與他們的紀念物》 🌊

石在工作隊前些時候參與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Signal Z》聯展,

這次展覽計畫延續自2021年C-LAB《浪來了旅遊接待會所》一展中的記憶流浪車,以「記憶流浪」隱喻「消逝與變遷中的地方」。推車行經台二線濱海公路,將「1970年代遷村的龜山島(里)」及「當下正面對漁村土地爭議危機的馬崗」兩地的離散遷徙記憶串起。

石在工作隊的創作方法向來強調社群經營導向的參與,因此刻意呈現出地方生活感的素樸氣息。展區大量夾雜居民提供的生活物件、隻字片語,這些看似個人化的日常經驗、不同世代的漁村切片,都是為了指向漁村所發生的 集體搬遷事件。

我們的藝術行動策略,試圖與《Signal Z》策展概念──社會學家包曼(Zygmunt Bauman) 「液態現代性」──對話。在講求快速、彈性、自由的當代,個體從僵固的共同體中解放,社會地位不斷流動、多重身份快速切換、親密關係脆弱易感,暴露出個體疲乏無力且孤獨的狀態。而在此社會情境下,我們碎片化的生活難以找到施力的靶心、越來越不易尋找集體的共同感。

石在工作隊透過一次次的軟性行動以試探情感凝聚的可能。以長時間的計畫型創作來參與當下持續進展的社會事件現場,我們直面與居民討論搬遷事件的想法、對家鄉的情感記憶,但不全然等同於訪談、檔案化呈現;也用儀式型預演創造事件,增添群體的情感歸屬,藉由藝術手法將想像詮釋權交還給參與者及觀眾。

我們希望邀請觀眾走進由日常物件構築出的環形空間,從外部走進圈內試圖理解,正如同行動者走進田野現場了解更多的細節再做出思辯判斷。石在工作隊的行動框架裡有兩個社會空間,一是真實的現場,一是軟性情感召喚地,如果說藝術行動呈現如何對應現實、與現實並進,我們做的是在這個介於現實與虛構之間的思辯場域,進行某種社群關注力的實踐,回應事件現場。而人的肉身在場,是否某種程度抵抗著流體狀態裡逝去的精神狀態,為了公共性而努力。

░░░░░░░░░░░░░░░░░░░░░░░░░░░░░░

【展覽】Signal Z
時間:2023/07/29~2023/10/22
詳細資訊:https://reurl.cc/qLlD3y


謝謝支持石在前進的 C-LAB CREATORS,在2021年《浪來了旅遊接待會所》就給予我們肯定的策展人莊偉慈,當然還有一起參與展覽的兩地居民、一起完成展覽的各領域藝文工作者們。

▪︎計畫主持:石在工作隊(林奎妙、何睦芸、陳衍良)
▪︎史料彙編:林奎妙
▪︎空間設計:何睦芸
▪︎影像設計 :陳衍良
▪︎CRT錄像攝影/剪輯:莊于德
▪︎行動錄像攝影:阮翔雯
▪︎行動演出:張吉米、游伯軒、葉貴嫺、吳尚恩、吳心慈、陳罔市、江芠萍、邱宇辰、邱立崴、吳鴻銘、吳雨恩、吳承恩、李翌、吳慈峰、吳濬郢、吳采頤
▪︎聲音設計:王崇翰
▪︎聲音技術:羅大有
▪︎口述(馬崗居民):江芠萍、吳慈峰 ; 游伯軒、葉貴嫺 ; 陳罔市 ; 張秀美、陳運紅、陳凱琳
▪︎口述(龜山里居民):黃建圖、黃士洋、簡英俊
▪︎物件/照片提供:江芠萍、邱俊鋼、吳鴻銘、游伯軒、葉貴嫺、陳罔市、鄭俊卿、吳家榮、吳尚恩、陳凱琳、石頭伯;黃建圖、黃士洋、黃隆洲
▪︎特別感謝:阿萬柑仔店、海波浪、曙。旅文化工作室、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陳林好、吳函恩、林宜璇、林俞君、王安民、鄭勝文、簡熒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