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首頁 行動者們 石在工作隊
:::
2023/08/12

變與不變的傳統💥

變與不變的傳統💥

五月迎媽祖過後,石在工作隊持續展開耆老訪談,希望能夠了解聚落祭儀的轉變,並留下資料作為祭儀傳承的重要依據。
-
七、八十歲的長輩告訴我們,她/他們從小就有迎神的印象了!但是,這個歷史悠長的「傳統」,並不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在長輩們的回憶中,馬崗的信仰空間、時間,其實是不斷應變著「風」而調整著作法。
-
早期馬崗的祭典活動,是在今天港邊涼亭附近舉行,「過火」儀式則辦在海邊沙埔上。那時候,關渡媽祖會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半,跟著東北季風一起來到馬崗,村子裡會舉辦一天的「年尾戲」迎神、酬神。那是個沒有電視機的年代,「年尾戲」是大家最重要的娛樂了,所以村裡的男人出海前,也會向神明許「喙口願」(口頭發願):假如神明能保佑他滿載而歸,他願意加碼「一坪戲」(一天的戲曲)!以前漁業資源興盛,戲班在村子裡待上七天七夜是常有的事!
-
直到四、五十年前,秋颱把戲臺吹翻了,大家才把祭典活動移到今天活動中心和吉和宮一帶。後來,祭典時間也從九月半調整成農曆三月了。因為討海人在東北季風的季節裡,收入變得不穩定,加上馬上又要過年,入不敷出的壓力指數急速攀升!如果改成農曆三月,海裡馬上會有石花、海膽可以採,宴請親朋好友來吃拜拜也比較沒負擔。於是馬崗迎神就從農曆九月半改成農曆三月囉!但當時廟埕還是一大片林投,每次迎神也僅用柴板搭設紅壇安放神尊,十分簡易。大約三十多年前,大家出錢出力出地,才蓋起今日的吉和宮。
-
吉和宮旁的福德廟則是2009年蓋好的,土地公本來住在尖山腳的濱海公路旁,長輩說,在「大家樂」瘋行的年代,馬崗土地公常常被人抱走,有時候祂老人家會「歷劫歸來」,有時若一去不回,就得重粧一尊來供奉。後來聚落人口漸漸少了、老了,為了祭祀和照料方便,大家就把土地公和祂的金爐一起請下來和吉和宮的眾神作伴了,這也算是人與神之間的長照2.0吧!在福德廟興建前,空地上曾經是籃球場和溜滑梯,這是不是意味著,2009年前的馬崗,還住著不少孩子和年輕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