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族裔田野中的故事:從研究、參與觀察到共創(報名日期:2025年3月27日 00:00起)
田野方法
社群觀察
藝術實踐
簡介
1.跨族裔社群探索:透過學員分享自己好奇的現象或想研究的主題,並進行感官田野練習,打開對於不同社群的理解。
2.田野研究的角色與方法:分析田野中的角色與性別關係,並學習多元的紀錄、分析與詮釋方法,以增進對田野的深入認識。
3.建立關係與邊界探索:討論田野研究中的困境、碰壁與邊界問題,並分享個人所屬社區或對社群的觀察,理解研究與參與的關聯。
4.共創與行動實踐:結合藝術實踐與田野研究,討論如何將田野中的發現轉化為具體行動,並在小組中回饋如何開始自己的田野研究或行動計畫。
-
開課單位
社團法人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
-
聯絡人 / 電話
官安妮 / 0916113279
-
上課日期
2025-04-27 (星期日)
-
開放名額
20人
-
課程區域
中區(苗栗、臺中、彰化、雲林、南投)
-
課程類型
實地課程 / 一般課程
地點
- 社團法人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辦公室地址:臺中市中區台灣大道一段31號11樓
流程
講師簡介
課程時間
課程名稱
課程講師
課程時間9:00-9:30
課程名稱初步接觸:感官的田野
課程講師吳庭寬
課程時間9:30-10:30
課程名稱小組討論1:打開邊界的感官田野練習
課程講師吳庭寬
課程時間10:30-11:00
課程名稱參與觀察/研究:紀錄、分析與詮釋的多元方法
課程講師吳庭寬
課程時間11:00-12:00
課程名稱小組討論2:討論田野的困境與反思
課程講師吳庭寬
課程時間12:00-13:00
課程名稱餐敘時間
課程講師
課程時間13:00-13:30
課程名稱建立關係-田野的邊界?
課程講師藍雨楨
課程時間13:30-14:30
課程名稱小組討論1:每一位學員分享所屬的社群/區觀察
課程講師藍雨楨
課程時間14:30-15:00
課程名稱共創與行動:從田野到藝術實踐到行動,重新定義與田野的關係
課程講師吳庭寬、藍雨楨
課程時間15:00-16:00
課程名稱小組討論2:互相回饋如何開始田野行動
課程講師吳庭寬、藍雨楨
-
吳庭寬藝文工作者,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現居高雄。關注馬來群島,尤其是印尼移工的藝文實踐,他試圖透過田野調查、建檔與藝術協作,探索勞/移動背後的歷史事實,並發展外於主流敘事的論述。
-
藍雨楨藝文工作者,清華⼤學⼈類所碩士,宜蘭人。2012年起從事⾳樂、影像的跨國藝術計劃的策展、製作與書寫工作。2017年起於印尼萬隆進行碩士田野研究,以反迫遷運動和藝術行動主義為主題的論文《萬隆製造:迫遷下的都市運動與另類政治》,獲台灣社會研究學會論文獎佳作。
交通方式
住宿
餐食
其他注意事項
建議搭乘台中市公車至台灣大道一段31號附近下車,步行5分鐘即達。
無提供住宿
有提供餐食
請攜帶筆記工具與錄音設備,以利課堂練習使用。
為配合當日活動安排,實際活動及接駁地點等安排,青聚點另以EMAIL發送【課前通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