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鹿寮形象圖
首頁 在地課程及共享空間借用 從土地到餐桌-部落食材與文化體驗
:::

從土地到餐桌-部落食材與文化體驗

原住民食材 文化傳承 料理創新
簡介

課堂學習目標:透過食農體驗認識部落食材故事,學會製作傳統料理,並能理解部落飲食文化的核心價值。
■課程簡介(亮點):
1. 透過品味與體驗,讓外來者理解部落飲食文化。
■流程:
10:00-12:00|部落飲食文化與食材故事|講師1:潘晨綱
         介紹部落的傳統食材,如小米、野菜、醃製品,並說明其文化意涵。
13:00-15:00|部落料理體驗|講師2:洪心紋
         學員與部落廚師合作,參與食材準備與傳統料理製作。
15:00-17:00|食農教育與交流|講師1:潘晨綱
         討論如何透過部落美食推動文化傳承與旅遊發展。
■講師簡介:
講師1:潘晨綱 部落草地便當/食驗室 主理人
講師2:洪心紋 部落草地便當 主廚

  • 開課單位

    薩法克有限公司

  • 聯絡人 / 電話

    宋品樺 / 0922726327

  • 上課日期

    2025-06-14 (星期六)

  • 開放名額

    15人

  • 課程區域

    東區(宜蘭、花蓮、臺東)

  • 課程類型

    實地課程 / 一般課程

  • 學員須經遴選

    1.以在地原住民青年為優先。2.以關注在地議題的青年為優先。

地點
  • 建和鹿寮地址:臺東縣臺東市建和里建和二街71巷30號
流程
課程時間
課程名稱
課程講師
課程時間10:00-12:00
課程名稱部落飲食文化與食材故事
課程講師潘晨綱
課程時間13:00-15:00
課程名稱洪心紋
課程講師部落料理體驗
課程時間15:00-17:00
課程名稱食農教育與交流
課程講師潘晨綱
講師簡介
  • 潘晨綱
    潘晨綱部落草地便當/食驗室 主理人
  • 洪心紋
    洪心紋部落草地便當 主廚
交通方式

1. 從外縣市到台東市

搭飛機:如果從台北出發,可選擇飛往台東機場(台東航空站)。飛行時間短(約1小時從台北),抵達後可轉乘當地交通工具。

搭火車:從台灣各地搭乘台鐵至台東火車站。台東火車站位於市郊,距離市區約6公里,適合從北部(如台北、花蓮)或南部(如高雄)出發,車程約2.56小時不等。

搭客運:有多家公路客運(如國光客運、鼎東客運)提供前往台東的服務,從西部或東部其他城市出發皆可,終點通常是台東轉運站。

2. 從台東市區到建和社區

建和社區位於台東市西南方,屬於卑南族聚落,距離市區約510公里。以下是從台東市區前往的方式:

 

公車:

台東市區有完善的公車系統,可搭乘鼎東客運或台東縣公車。建議查詢「台東搭公車」APP或「公路客運iBus」網站,確認經過建和社區的路線(如市區循環線或往卑南方向的班次)。

常見起點為台東轉運站或台東火車站,下車站點為「下建和」。

票價依里程計費,可使用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票證,部分享有折扣。

計程車:

從台東火車站或市區搭計程車前往建和社區,車程約1520分鐘,費用約200300元台幣,適合多人分攤或時間緊迫的情況。

租車或機車:

在台東火車站或市區有多家租車行,提供汽車或機車租賃。從市區沿著台9線(中華路)往西南方向行駛,再轉入南迴公路(台1線)附近的地方道路即可抵達。自行開車約15分鐘,適合自由行旅客。

步行或自行車:

若你位於台東市區且時間充裕,可租借自行車沿著台9線騎行前往,距離不遠,但需注意交通安全及天氣狀況。

3. 注意事項

時刻表與即時資訊:公車班次可能不頻繁,建議提前查詢「台東有公車」網站或相關APP

地址參考:建和社區大致位於台東縣台東市建和里,若使用導航,可輸入「建和社區」或「射馬干部落」。

當地特色:建和社區以卑南族文化聞名,抵達後可步行探索聚落風情。

住宿

無提供住宿

餐食

有提供餐食

部落草地便當
利用特色傳統美食轉化成餐盒型態,嘗試在台東便當飲食上做出創新,把平常需透過祭儀、遊程體驗、原住民特色餐廳等,才能品嘗到的傳統特色主食,利用餐盒方式讓它更為便利及親民,在變化較少的便當市場提供不一樣的選擇。特色主食為傳統味增醃豬肉及卑南特色阿拜,搭配時令野菜及爽口涼拌,透過食材的擺飾及配色,呈現的花環繽紛的意象,不只是味覺的饗宴更是視覺享受。

味增醃豬肉
為Kasavakan(建和)部落特有的醃製手法,
雖是說傳統,但此傳統美食也只有近百年的歷史。
在日治時期部落族人必須提供日人食物
日人的飲食習慣喜歡添加味增
隨之將帶來的味增交付給部落族人料理
進而產出部落的著名美食"味增醃豬肉"

卑南傳統月桃葉粿
Kasavakan(建和)部落月桃葉粿
傳統即是小米搗成泥而成
現行環境小米短缺且昂貴
故逐漸轉變成糯米粉取代
糯米泥包覆著豬絞肉、香菇及蘿蔔絲
利用甲酸漿葉將其包覆
(糯米吃多了會傷胃,甲酸漿葉則可以顧胃,突顯先人的傳統智慧)
最外層則是用月桃葉包著蒸煮
使其有獨特的月桃香氣
(餐盒的粿為使方便享用 已將月桃葉去除)

刺蔥雞腿
刺蔥是卑南族人常見的調味聖品
獨特的香氣往往能讓料理呈現濃厚的原民風味
刺蔥俗稱鳥不踏
因為在樹葉及樹幹上長滿了刺
獨特的外型讓鳥兒無法在樹上歇息
雞禽與鳥不踏(刺蔥)的料理搭配
像是"神鹿與公主"不被祝福的愛
只能在味蕾中找到一絲慰藉

其他注意事項

為配合當日活動安排,實際活動及接駁地點等安排,青聚點另以EMAIL發送【課前通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