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_0形象圖
首頁 蹲點實作 雙域對流人才實驗室
:::

雙域對流人才實驗室

S__491844_0形象圖
S__491841_0形象圖
實作目標
蹲點實作的核心目標是培育青年具備深入了解地方文化與產業的能力,並引導他們從自身的蹲點經驗出發,發掘並凝聚地方的核心價值與獨特故事。 透過深入華源村的實作切入點,學員將學習如何鏈結區域關係人,搭建跨區域的合作平台,並將這些經驗擴展至南迴與台東市老城區。不僅是提升學員能力的過程,也是海癒創造多元性合作/協作關係的契機,我們希望藉此打造一個人才庫,為未來創造更多跨域合作與創作機會,醞釀出海癒的遊牧工作模式。 透過蹲點與實作,學員將學會從地方故事發掘到品牌設計的全過程,並最終提出符合地方需求的行動方案(Dream Idea),實現地方能量的外擴。
  • 實作單位

    海癒小村咖啡店

  • 實作期間

    2025-06-27 ~ 2025-09-01

  • 實作天數

    30天

  • 實作區域

    東區(宜蘭、花蓮、臺東)

  • 名額與類型

    預計招募6名; 其中2位社會青年、4位學生青年

  • 實作費用

    預計每名支付2萬元整元實作費

  • 聯絡人 / 電話

    郭孔寧 / 0984-251882

實作場域
  • 街角書店地址:臺東縣臺東市廣東路145號
  • 海癒小村咖啡店地址:臺東縣太麻里鄉4號
實作單位提供資源

一、整體培訓規劃

  • 課程架構: 分階段進行,包括品牌概念設計、故事挖掘方法、ESG導入,以及成果報告呈現。
  • 學習模式: 透過理論與實作並行學習的方式,實地探索與小組合作,深化蹲點生的實務操作能力。
  • 資源支持: 提供品牌專家指導(地方引路人)、活動資源(如訪談錄音設備、設計工具)及場地支持(海癒小村咖啡店與街角書店),有雙據點且為商業營運的空間,提供更多實作機會。

二、相關資源投入情形

  • 邀請品牌與地方創生講師進行授課與輔導。
  • 結合地方資源,如華源村咖啡莊園、海灣創意工坊等特色產業,提供實地學習機會。
  • 三週一次督導會議,定期輔導實作情形、給予實質建議。
  • 參與本團隊旗艦活動籌備工作,了解社區現場執行工作狀況並累績行動經驗,以及學習團隊協力。合作並發揮自己特質與能力協助。
  • 若實作生有意願,可提供資源,協力其實踐在地計畫,持續在地行動,埋下未來成為移居或返鄉青年的種子。
實作內容

實作生分組
六位實作生將分成兩組:設計、企劃,每組的三位夥伴可依照各自專長及興趣各自負責專案的部分。最終兩組皆需各提出一個能回應在地需求並具可執行性之Dreamer行動方案。  

蹲點時程

蹲點總天數為30天,為了能夠讓實作生有完整的學習及體驗,團隊將以三階段模式進行,會於確認錄取前以雙方共識決議。若實作生有特別需求或安排,皆可在面試時提出討論。

三階段蹲點:6/27(五)-7/6(日) + 7/25(五)-8/3(日) + 8/24(日)-9/2(二)

實作生學習進度
《第1階段》

  1. 認識華源、台東老城區,在地探索。
  2. 決定實作方向,根據實作方向提出計畫大綱。

《第2階段》

  1. 貼近計畫大綱進行田野調查紀錄,搜集計畫資料、前置作業。
  2. 執行計畫並根據實際回饋提出修正。

《第3階段》

  1. 行動收斂及繳交修正成果。
  2. 專案成果發表。

工作模式

《第一層:分組小隊長》

  1. 日常協助與指導: 負責提供課程中的日常協助,協助學員解決在活動過程中的基礎問題,並指導學員如何有效運用課程資源。
  2. 行政支持: 負責協助安排學員的日常課程進度、協調會議與資料準備,確保學員的需求能夠快速得到回應。
  3. 現場問題處理: 在現場活動中提供即時的問題解決方案,協助學員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第二層:現場指導老師》

  1. 深入案例指導: 負責在課程中指導學員進行實作過程,並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員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分析實作過程中的問題並提出改進方案。
  2. 進階學習指導: 作為負責人,將針對學員在課程中的進度進行檢討與建議,並協助學員拓展思路,進行深度學習。
  3. 定期進度回顧: 每週進行一次進度回顧會議,評估學員的學習狀況與方案進展,並提供個性化的建議。

《第三層:輔導業師》

  1. 專業領域指導: 作為專業輔導老師,負責對學員提供專業領域的知識與技能指導,特別是在品牌設計、策略規劃及創新領域的深度輔導。
  2. 高階問題解決: 在學員遇到較為複雜的問題時,提供高階的解決方案,針對學員提出的品牌設計方案進行專業的分析與優化建議。
  3. 定期督導會議策略諮詢:每三週進行一次定期督導會議,幫助學員梳理思路,確保學習和實作過程順利進行。督導會議也將為學員提供機會,讓他們能根據專業的回饋進行方案調整或創新。

責任義務與鼓勵

  1. 參與在地課程:須完整參與團隊辦理之青聚點課程共計 42 小時(分為3梯次進行),並以課程所學為基礎,靈活運用品牌方法,生成具實際價值的地方品牌提案。課程中也將擔任小組長,帶領成員學習與實作。
  2. 參與督導會議:每階段進行1次,需全體共同參與和業師進行深度對焦討論。除了小隊長及指導老師會定期輔導實作情形、給予實質建議之外,實作生們也可與此實同步分享進度及想法交流。
  3. Dream Idea提案:企畫及設計共兩組點生皆需各提出一個能回應在地需求且具可執行性之行動方案,並參與成果競賽。
  4. 學習獎勵:若工作成果優良經小隊長與業師評估,可請領額外獎金!

 

輔導業師暨輔導方式
  •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 / 街角書店 負責人
    輔導方式:指導老師
  • 博睿臻
    博睿臻 比努禮曼工作室主理人
    輔導方式:設計組小隊長
  • 郭孔寧
    郭孔寧 Ibu原鄉兒少生涯教育協會
    輔導方式:指導老師
  • 林承毅
    林承毅 林事務所 執行長
    輔導方式:輔導業師
  • 陳睿奕
    陳睿奕 地方影像工作者
    輔導方式:企劃組小隊長
學習成效

一、Dream Idea 提案

預計輔導蹲點實作生完成2份地方品牌提案,涵蓋故事挖掘、品牌設計及策略定位。


二、可培養的能力或素養

  1. 地方觀察力: 能敏銳分析社區資源與需求。
  2. 品牌創意力: 掌握設計思考與品牌塑造技巧。
  3. 合作與溝通: 與地方社群、團隊及跨領域專家協作能力。
  4. 實務操作力: 從調研到方案設計的全流程執行力。
  5. 社區意識與責任感: 對地方發展議題的長期關注與投入。

三、成效評估策略

  • 定期會議: 一週一次指導老師會議,三週一次督導會議,進行成效評估。
  • 最終成果展示: 舉行分享會,邀請地方領袖、專業講師評估提案實用性與創新度。
  • 實務價值檢驗: 追蹤部分提案是否能落地執行或被地方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