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村相伴工招募 - 七股地方共感與教育共創!
實作目標
漁村的傳統關係裡,彼此皆是「相伴工」,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時至今日,容身在七股的股份魚鄉依舊在培養青年的「相伴工」文化,但我們互助的不只是農漁事與生活,而是更多元面貌的相輔相成,包含食魚教育、生態保育、走讀旅遊、友善養殖、學校教育、產品行銷、特色餐飲、觀光工廠等。我們都認同「生態友善」與「食魚教育」為七股重要的地方價值,但我們需要「地方共感」,需要「跨域合作」,把漁村的產業知識應用至教育服務、旅遊活動、產品行銷多面向。
來七股蹲點實作,加入我們「漁村相伴工」行列,發揮你的所長,增廣你的見聞,培養你的地方觀察能力。相信你只要多認識一個小地方,就多累積一份走跳地方的實力。
-
實作單位
股份魚鄉(魚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實作期間
2025-04-01 ~ 2025-09-30
-
實作天數
20天
-
實作區域
南區(嘉義、臺南、高雄、屏東)
-
名額與類型
預計招募5名; 社會青年、學生青年 不拘
-
實作費用
預計每名支付20,000元實作費
-
聯絡人 / 電話
林筱菁 / 0988-293000
實作場域
- 股份魚鄉各食魚教育場域地址:臺南市七股區永吉里77-2號
實作單位提供資源
- 團隊長年在地方提供教育與遊程服務、做友善養殖水產推廣與行銷、社區特色發展與育成陪伴等工作,蹲點實作生可透過與股份魚鄉共事的過程中,學習「地方角色」的多元樣貌與可行性。
- 團隊每年有100場以上的食魚教育相關活動,涵蓋漁事體驗、生態觀察、地方創生、社區文化等多面向,有8套體驗活動、14套食魚教案,並與十多個在地組織或農漁民合作,可以提供蹲點實作生非常豐富且充足的參與學習機會。
- 團隊與在地多所學校有合作,亦有幾間陪伴長達五年以上的學校,與在校教師密切互動,可提供蹲點實作生非常實質的機會進入校園,與學校教師交流,認識偏鄉教育的困境與機會。
實作內容
👣地方共感必修:
- 異業學習:七股以養殖漁業與鹽地農業為主,但也擁有豐富地理歷史脈絡、濕地生態環境、生態友善養殖產業文化、食魚教育發展等,股份魚鄉在地方擁有多元跨域的異業夥伴網絡,值得利用蹲點實作的期間認識各夥伴的產業本質與合作關係,瞭解夥伴關係建立的方法。
- 青年週聚:蹲點實作生須參加每週三晚上七股青年固定聚會,除了多元不拘的主軸活動外,透過每週一次相聚,在地夥伴分享近況、交換資訊、瞭解時事,或彼此尋求支援或資源需求等,這是一種地方社會支持系統,值得深入觀察。
- 實作任務:蹲點實作生應於實作期間完成任務
- 地方觀察實錄成果,圖文或影音均可。
- 完成地方小任務一項,面試時可與本單位討論期望任務方向。
- 青發署 Dream Idea 提案,可延續前項任務,個人或組隊均可。
👣地方共感選修任務(2擇1):
- 教育現場任務🏫
- 進入七股在地學校蹲點,瞭解地方學校與地方組織、創生團隊的合作與共創方式。
- 有機會實際參與學校跨界合作等工作,認識如何引進大學USR或其他外部資源等過程。
- 有機會實際參與學校課程設計等工作,學習如何將地方文化與知識融入學校課綱與實際教學行動。
- 地方現場任務👩🌾
- 進入股份魚鄉地方創生團隊的日常工作,包括產業田野調查、地方分析與理解、跨單位合作模式設計等過程。
- 有機會實際參與股份魚鄉的食魚教育活動,透過完整流程的執行,瞭解地方深度走讀活動的內容創新與標準化設計等諸多細節。
- 有機會實際參與七股農漁民的農務工作,透過農漁事的體會,理解創生行動如何與根植於土地的生產者建立同理共感、互相尊重、相輔相成的關係。
※注意事項※
1.報名實作,須經遴選與面試。
2.在網站報名後,請務必填寫遴選google表單:https://forms.gle/etBJhCTWvAAALwtm9 以供審核。(主辦單位需事先瞭解報名者的動機與期待)
3.主辦單位將主動通知合適者安排進行面試時間,敬請留意手機與email通知。
輔導業師暨輔導方式
-
林筱菁 都市計劃專業背景畢業,擅長擔任參與式規劃中的引導者,106年與廖宜霈共創食魚教育品牌股份魚鄉,在七股與在地學校奠定長期扎實的合作關係,107年以此經驗獲選擔任第二屆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關注臺灣的食農教育課題。 109年合創魚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持續與全台各地學校和農漁會合作,多次受邀擔任學校或社區的培力講師。輔導方式:為實作生規劃與安排地方工作與食魚教育活動的參與角色,促進實作生與七股在地的人事物互動與交流,並引導思考自己的專業可以在地方參與或實務教育工作中發揮的影響力。
-
李思潔 為台灣而教第八屆計畫成員,於篤加國小擔任教師第四年,具有與教育新創非營利組織合作的經驗,善於引進與連結資源,在學校力推在地議題課程,主題包含在地自然環境、產業發展、文化特色及困境等,並透過多元的議題式課程及戶外教育,建立學生對家鄉的情誼,並提升其非認知能力。輔導方式:以教學督導身份,協助實作生發展未來成為地方工作者所需的知能與視野,以社區的中心—學校做為影響未來青年的據點,帶著實作生實際規劃與執行在地課程給孩子們,以過程中持續的覺察、討論與共創,協助實作生在經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使命與願景,並學習帶得走的能力,持續投入在地方工作中。
-
邱盈甄 篤加國小教學組長及多項計畫主責人員,為七股在地青年教育工作者,在學校主責多項計畫,統籌全校校本課程,並熟悉教育局端的政策發展,擁有出色的校內人際關係建立與溝通能力,營造辦公室友善的氛圍,是同仁致力發展教學時最堅強的後盾。輔導方式:以行政督導身份,協助實作生快速融入教學現場,並在實作生遇到疑惑或困難時提供協助。可提供身為行政端的相關知能培訓,安排合適的實作場域供實作生進行實作與培訓,並提供身為七股在地青年的意見與想法,使實作生可以得到客觀的資訊與建議。
-
廖宜霈 在學期間前後接受工程師與規劃者的訓練,後在學術單位、公部門、規劃部門工作過,偏好社會設計與參與實踐。 106年與林筱菁共創食魚教育品牌股份魚鄉,109年成立魚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10年起擔任台江國家公園里海旅遊計畫主持人、111年起擔任臺南市七股區國發會地方創生青年培力站計畫主持人,對七股養殖漁業環境與地方青年處境有長期觀察與夥伴關係建立方法。輔導方式:實作生在地方參與中遇到學習困難或需要消化思考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引導或補充。實作生在構思自己的未來行動或計畫提案時,與其討論計畫架構與策略邏輯的完整性。
學習成效
- 自己完成從構想到執行的地方小任務,並有機會參加青發署 Dream Idea 提案競賽。
- 當今社會變遷快速,教育工作不再只是為學習者打基礎,而是為學習者培養面對未來變化的能力,蹲點實作生將對教育工作的目的有更多啟發。
- 透過蹲點實作過程,學習與思考自己的專業在地方工作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多樣性。
- 透過認識地方不同領域夥伴、理解合作關係內涵,思考自身角色或專業能力如何去設計建構跨領域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