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青聚點-壯壯青年圍起來!
-
實作單位
真食感受 米食工作坊
-
實作期間
2025-05-25 ~ 2025-10-25
-
實作天數
30天
-
實作區域
東區(宜蘭、花蓮、臺東)
-
名額與類型
預計招募5名; 其中2位社會青年、3位學生青年
-
實作費用
預計每名支付20000元實作費
-
聯絡人 / 電話
鄭羽暄 / 0912905228
- 微講堂地址:宜蘭縣壯圍鄉宜蘭縣壯圍鄉263宜蘭縣壯圍鄉大福路二段335號3樓
- 微棲所地址:宜蘭縣壯圍鄉宜蘭縣壯圍鄉宜蘭縣壯圍鄉大福村大福路一段236 巷 2 弄36號
壯圍十八島做為地方社群的協作平台,不斷進行微型的行動研究與專案工作。2019年期間辦理樸門PDC認證課程,輔以樸門人際溝通合作模式進行社群合作的推動。
2021年開始透過青年署青聚點計畫支持,以青色組織的工作方式招募跨領域的年青人進入地方,也讓願意到農村展開學習、從事地方工作的年輕朋友,擁有不同的渠道和入口接觸在地生活文化、凝聚工作夥伴!
▌蹲點實作在地生活支持:
(1)因地處交通不易到達處,蹲點單位將提供老屋空間,空間內包含日常設備:廚房、洗衣機、冰箱…等,提供給實作生居住之用。住宿費用每人4000元,可居住30天,住宿費用須由實作生自理,且會需要與其他蹲點實作生共同生活。
(2)壯圍十八島為支持蹲點實作生接軌地方、認識在地社群,入住團隊老屋空間之實作生,可獲得1000元在地社群貨幣,並於蹲點實作期間於合作店家,包含飲食、課程、門票之使用。
(3)參與114青聚點蹲點實作的夥伴,過程期間學習狀態積極且認同團隊經營之理念價值,則有機會於隔年參與6-10個月不等的兼職工作機會,成為移居地方的關係人口之一。
每位實作生預計實作日共30日。並於其間完成一實作主題內容,且實作期間須撰寫實作工作日誌。
其中包含:5天地方認識日、5天生活準備日、20天實作日。若本身已居住在壯圍地區且不需住宿之青年,則以20天實作日為主。
本年度錄取實作生的夥伴,會於抵達地方之前共同完成3場次的線上講座,作為進入地方前的準備。講座內容如下,每場次主題短講安排20分鐘,分次進程,消化後再依據指定功課完成事前閱讀:
1. 團隊營運與青聚點發展歷程介紹
2. 進入地方之前的基本素養
3. 114青聚點的蹲點實作學習旅程說明
上述目標是為了讓蹲點實作生,以更系統性的方式介紹團隊工作脈絡與現況發展。
▌第一部份:#社群必修課(一共分成四大類)
*實作生可挑選擅長的內容來進行,因應疫情發展,以實體工作為主,線上為輔。為求實作項目之完整性以及整體的參與度,請實作生選擇一項為主,並另選一項為備案,並提出自己的相關經驗以及作品作為申請之依據。
1) 壯圍在地風土物產紀錄與食物設計:
(需相關科系畢業或有類似工作經驗,且對「農村田調相關工作」、「動手做料理」有興趣者,需檢附相關經驗資料文件)
● 蹲點實作技能描述:
○ 希望以地方風土與在地食材進行主題調查、食譜紀錄。
○ 需相關科系畢業或有類似工作經驗,並且對於農村飲食文化有興趣深入瞭解者
○ 對於台灣辦桌飲食文化有接觸經驗,且有興趣深入研究者。
● 實作主題介紹:
團隊長期生活在壯圍農村,並隨著歲時節氣觀察,長期蒐集風味食譜。農村風味採集與累積,四年下來以創作轉譯的方式,將農村食材的故事加以整理,分享給更多人了解與認識。其中創作轉譯的方向將有:插畫、故事、地圖、藝術創作表現等媒材使用。今年度,預計以此「農村風味採集」為現地基礎,透過地方的生活與觀察,加以設計一套適合在地學子與家庭學習的壯圍風土飲食文化課程,並以食物設計與在地食材為基礎,發展適地適宜的活動流程。
2)壯圍濱海植物採集實作與自然纖維建置:
(需相關科系畢業或有類似工作經驗,且對植物田調有興趣者,需檢附相關經驗資料文件)
● 蹲點實作技能描述:
○ 對植物纖維利用有基礎經驗者,可以一同來共創研發有趣的纖維活動與提案。
○ 需相關科系畢業或有類似工作經驗,並且對於農村飲食文化有興趣深入瞭解者
● 實作主題介紹:
採集當地的沙丘濱海植物與青草植物,進行分區田調與使用調查並製作成實體標本與在地纖維材料,進而學習如何進行下一步的生活加工應用。如:青草茶飲製作、野草染色實驗、青草植物皂、植物按摩配方、沙丘植物童玩設計與自然纖維素材建置…等打開植物於生活面的多元應用,深化環境知識學的地方價值。透過走進田野、走進生活與自然環境,打開視野、認識大地植物的生命樣貌,歡迎對植物與自然永續有性續的青年夥伴和我們一起走入田野,與大地一起學習!
3)壯圍辦桌飲食文化人物誌編輯:
(需有基本文案編輯能力或視覺與平面設計之經驗者)
● 蹲點實作技能描述:
○ 需要具備和長輩溝通以及聊天的能力,能耐心聆聽,若能聽得懂臺語對話會更順利。
○ 需相關科系畢業或有類似工作經驗,並且對於田野訪談實作與紀錄有興趣深入瞭解者。
● 實作主題介紹:
地方人物是一個區域展現區域特質的靈魂,踏入田野,我們認識環境;採訪人物,我們認識社群。地方人物誌的編輯主要在於理解當地的社群組成脈絡,寫出地方的故事。主要工作包含:協助繪製社群生態網絡關係圖、採訪地方人物、繪製人物平面圖像、整理口述資料與提出彙整想法(會提過去地供初步資訊)、加入採訪工作紀錄撰寫以及工作討論、後續資料整理。歡迎對人物訪談工作與飲食文化調查有興趣的青年夥伴和我們一起走入田野,深度認識地方知識與文化!
4)壯圍永續生活設計實踐與農村技能實作:
(對樸門永續生活議題有興趣者,且需有對農村生活有細微觀察,願意以科學的方式尋找答案,並以動手實作的方式驗證問題者為佳,對於此主題有興趣者,由於主題貼近生活面,須於面試期間提出相關草案與主要發展面向。)
● 蹲點實作技能描述:
○ 對樸門永續生活設計有基本認識,且有上過PDC認證課程為佳。
○ 需相關科系畢業(生態系、農業系、動植物系所)或有類似工作經驗,並且對於農村的議題,有興趣動手實踐並且深入瞭解者。
● 實作主題介紹:
壯圍十八島做為壯圍地方社群的永續生活協作平台,逐年進行系統性的環境知識學行動研究與培力工作,在地方展開永續生活實踐推廣及農村自然環境的多元利用與價值創造,其中包含:多功節能爐灶廚房搭建與料理實作、生態堆肥循環蚯蚓箱製作、雨水回收系統、生態墊料無味雞舍、自然建築土磚與牛糞的循環利用、推廣生廚餘的循環利用。相關的永續循環行動,正在社群之間逐漸開展。歡迎對永續生活有興趣的夥伴,以主題方式進行行動研究發展,透過實際行動與農村生態議題的調查,共同推廣永續生活技能到台灣各個角落。
5)社群必修課_自提方案
● 需於面試時,準備自提蹲點計畫書1份
對壯圍地景、環境、文化生態有興趣之研究生、壯圍在地青年或準備在壯圍創業之青年,皆可以自提方案的方式參加蹲點實作。唯獨需要限有清晰的研究主題、田野調查構想或是曾參與本單位蹲點實作生加入。團隊將依據計畫書內容,給予在地支持與相關資源的協助。
▌第二部份:#地方選修課(共有三門課提供選擇)
有興趣者,需投遞相關學經歷、作品集,並以線上方式進行面試。通過面試者,除上述工作內容之外,可參加以下社群的活動:
1)永續概念線上通識課:
參與暑期實作夥伴,可依據興趣與職能方向選擇參加線上主題短講(每場次30分鐘講座,30分鐘提問,共計1小時),分次進程,消化後再依據指定功課完成事前閱讀。
1. 地方創生政策下的定義與脈絡
2. 認識 SDGs 與ESG的第一步
3. 淨零碳排基本功-認識碳盤查
2)參與壯圍沙丘歲時記實系列課程:
參與暑期實作的夥伴,可於實作期間,可以社群優惠價格單堂報名參加壯圍十八島社群定期舉辦的農村料理課、植物理論課、水稻米食料理實作課。(本課程預計安排時間為五月-十月)
3)農村米食料理研究系列行動:
參與暑期實作的夥伴,可於實作期間,參加團隊舉辦的米食料理相關活動與工作坊,從旁一起學習、參與準備的過程與協助課程進行。
*線上面試時間:以線上面試進行,將分為兩個梯次招收蹲點實作生。如第一梯次額滿則提早結束報名
第一梯次:5/1報名截止,請預留5/13線上面試時間。
第二梯次:6/20報名截止,請預留6/24線上面試時間。
面試詳細時間會於前3-5天以信件聯繫通知。我們線上見!
-
黃姿綺 國發會地方創生壯圍青年培力工作站 計畫主持人 / 真食感受 米食工作坊 負責人 / 壯圍十八島 共同創辦人輔導方式:以青色組織的工作模式進行蹲點陪伴,以自主學習為出發,創造與強化地方生活的多元支持。於蹲點期間,輔導每位蹲點實作生,提出1項Dream Idea提案。並在過程中協助實作生完成簡報口述表達與邏輯鍛鍊,並協助訓練簡報表達與呈現之完整。
-
林牧村 壯圍十八島 負責人 / 壯圍自立裝修平台 社群發起人 / 路邊烤肉X圍食堂 營運長輔導方式:以青色組織的工作模式進行蹲點陪伴,並以生活支持的角度,對實作生提供空間、交通以及起居的協助。並協助實作任認識地方與在地接軌,引導實作生將探索地方的經驗融入自身學習之內容,提出1項Dream Idea提案。
-
葉昱辰 國發會地方創生壯圍青年培力工作站 專案學術研究 / 國立臺灣大學暨景觀學系(景觀休憩組) 博士輔導方式:以青色組織的工作模式進行蹲點陪伴,以自主學習為出發,創造與強化地方生活的多元支持。於蹲點期間,輔導每位蹲點實作生,提出1項Dream Idea提案。並在過程中協助實作生完成簡報口述表達與邏輯鍛鍊,並協助訓練簡報表達與呈現之完整。
1. 輔導與陪伴,每位蹲點實作生至少共同提出1項Dream Idea提案。
2. 在過程中協助實作生完成簡報,並協助訓練簡報表達與呈現之完整。
3. 透過學習歷程,更加認識壯圍地方創生相關事業體的合作網絡關係與發展歷程。
4. 透過做中學的行動研究過程,以採集應用與人物訪談的工作進行,來認識壯圍田野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