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海村放伴實習生招募形象圖
首頁 蹲點實作 【海村青學】海波浪 seabelongings「海村放伴」實作生招募
:::

【海村青學】海波浪 seabelongings「海村放伴」實作生招募

大溪川溯溪形象圖
梗枋合興古道山徑形象圖
外澳沙灘衝浪形象圖
大里天公廟形象圖
龜山島形象圖
實作目標
海波浪 seabelongings「海村放伴」實習生招募:深耕有志認識地方議題與付出行動青年,規劃「頭城五漁村」的實習課程與實作支持,培育能協力加速地方創生的青年。「放伴」是指漁村社會裡,人與人的連結非常緊密,常常會輪流互相幫忙,如果你有些想法想在「頭城五漁村」實踐、想對土地與海洋有更深入的認識與感受,或是對地方創生有興趣,想要近距離和地方工作者一同感受社區的酸甜苦辣與歡樂悲傷,歡迎加入海波浪 seabelongings「海村放伴」的行列!
  • 實作單位

    海波浪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實作期間

    2023-05-20 ~ 2023-09-30

  • 實作天數

    20天

  • 實作區域

    東區(宜蘭、花蓮、臺東)

  • 名額與類型

    預計招募2名; 其中1位社會青年、1位學生青年

  • 實作費用

    預計每名支付2萬元實作費

  • 聯絡人 / 電話

    胡瀚臨 / 0975897639

實作場域
  • 龜山島社區活動中心地址:宜蘭縣頭城鎮龜山路221號
實作單位提供資源

「海波浪 seabelongings」團隊將引導與陪伴兩位實習青年,引介地方創生工作者,參與地方行動,主題名稱定為「海村放伴」,即為海村開放,放育地方創生夥伴,加速創生行動。

實作內容

必修:

  • 體驗學習(20天,於實習期間內約定時間):

我們將會帶你深入認識地方關係人,有李其軒(小草囝仔主理人)、江昀蒨(海邊的接力賽主理人)、張峻浩(海島紀實主筆人)以及黃建圖(海波浪 seabelongings主事人),或視你的需要媒合相關資源,搭建起可用資源與行動想法的橋樑,增加對於地方創生的想像。

  • 實習小作業(個人或小組完成皆可):
    • 規劃執行溪山海村島5項主題之小活動或小實驗
    • 地方知識圖文紀錄產出(影像與文字)
    • 地方知識教案發想
    • 社區或學校主題分享與體驗帶領
    • 實習紀錄與經驗分享
    • Dream Idea地方創生提案(和各個青聚點競爭,爭取1萬元實踐獎金!)

選修

  • 「海波浪 seabelongings」活動實習

實習期間我們會不定期放出相關活動所須工作與人力,若有興趣可以一起喊聲參加,到第一線瞭解地方創生工作的眉角,相信經驗會暴風式的突飛猛進啊!

  • 讓行動找到更多可能

我們會提供不同爭取經費的機會,如「青年志工自組團隊計畫」3萬元補助等,讓行動找到更多可能。

以上實習內容同學們不用太過害怕,因為全程都會有小幫手全力陪伴實習生將想法付諸實踐,我們也會評估你的需要媒合相對應的地方資源,所以放開手儘管來報名,不入海村枉少年,我們海村見!

報名方式:

1.準備申請資料並填寫報名表單,申請資料詳見表單說明。

2.於此網站完成報名蹲點實作程序。

(兩項步驟均須完成才算報名成功。)

報名將於5/18(四)晚上20:00截止,遴選後將以郵件通知錄取,請有興趣之青年朋友把握時間!

輔導業師暨輔導方式
    photo
    • 龜山島與在地知識輔導業師-黃建圖

    業師簡歷:「海波浪 seabelongings」主事人、地方志《龜派》發行人。

    輔導方式:規劃並帶領龜山島與在地知識主題體驗學習,並在實作過程中給予專業方向與建議,讓實作生能參與地方,累積永續模式。

    • 溪流與山林輔導業師-李其軒

    業師簡歷:「小草囝仔」主理人、「山小學」課程規劃與執行。

    輔導方式:規劃並帶領溪流與山林主題體驗學習,並在實作過程中給予專業方向與建議,讓實作生能參與地方,累積永續模式。

    • 海境輔導業師-江昀蒨

    業師簡歷:「海邊的接力賽」主理人、頭城大溪國小社團老師。

    輔導方式:規劃並帶領海境主題體驗學習,並在實作過程中給予專業方向與建議,讓實作生能參與地方,累積永續模式。

    • 村落輔導業師-張峻浩

    業師簡歷:「海島紀實」主筆人、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

    輔導方式:規劃並帶領村落主題體驗學習,並在實作過程中給予專業方向與建議,讓實作生能參與地方,累積永續模式。

學習成效
  • 認識「頭城五漁村」地方樣貌,並能掌握「溪山海村島」各面向議題內容。
  • 透過地方主題的小活動或小實驗,將行動想法付諸實踐。
  • 以體驗帶領、主題分享增加活動辦理經驗。
  • 在實作中學習與地方溝通,學習地方創生工作模式。
  • 走進地方建立連結,進一步創造半海半X的永續模式。
  • 瞭解可用資源,互相串聯創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