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學校蹲點實作生-文化調查與轉譯類
實作目標
好野人社區學校以社區為教室,居民為老師,我們在利澤生活與扎根,藉由利澤這個同時有著人文、生態、工業、族群文化等不同型態的地方為學習場域,學習如何透視地方的文化脈絡,培育可將文化轉譯與編輯成不同資訊與內容的人才。
-
實作單位
延長線工作室
-
實作期間
2025-04-01 ~ 2025-08-31
-
實作天數
30天
-
實作區域
東區(宜蘭、花蓮、臺東)
-
名額與類型
預計招募2名; 其中1位社會青年、1位學生青年
-
實作費用
預計每名支付25000元實作費
-
聯絡人 / 電話
黃兵善 / 0966730258
實作場域
- 幸福蝸牛民宿地址:宜蘭縣五結鄉利澤西路6號
- 流流社地址: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新店路140號
- 好野人社區學校地址:宜蘭縣五結鄉利澤路40號
實作單位提供資源
- 學習資源:
- 每週1小時讀書會。
- 參與社區學校課程,觀察並學習地方教育模式
- 共享社區學校累積的在地書籍、雲端資料與社會資源
- 由業師一對一指導
- 住宿與生活資源:
- 住宿於幸福蝸牛民宿,另外在流流社、利澤老街皆有空皆可供休息、討論與辦公。
- 男女分房通鋪,一人一床,具備冷氣、簡易廚房、冰箱等
- 住宿於幸福蝸牛民宿,另外在流流社、利澤老街皆有空皆可供休息、討論與辦公。
實作內容
一、盤點地方文化素材:每週1小時線上讀書會認識利澤、社區學校。
二、田野調查與訪談技巧練習:我們會帶領你透過觀察、文本爬梳、在地職人拜訪,逐步的認識利澤簡的文化與內涵,並了解如何進行深度的訪談,成為第一手資訊的收集者!
三、編輯採訪實作:了解利澤簡豐富的人文、生態、環境文化的內容後,完成至少3篇人物專訪。
四、共同完成一天成果活動策展。
五、業師陪伴提出1項Dream Idea 提案
輔導業師暨輔導方式
-
何芳儀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畢業後陸續從事廣告、出版行銷工作,之後也在不同產業間做活動策劃、門市經營。2015年因緣進入農場做長期志工,發現自己熱愛種菜、親近自然。2024年搬到宜蘭,希望能更接近土地,進入半農半插的生活。輔導方式:一對一陪伴
-
陳儀諠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畢業,大學時期在花蓮噶瑪蘭族新社香蕉絲工坊實習兩個月。畢業後任職於教育部青年發展署。2020年移居宜蘭利澤,認識流流社青年和長輩,開始與社區的學生一起探索與學習噶瑪蘭族的文化和語言。輔導方式:透過自身於社區參與的經驗,與實作生分享不同的轉譯媒介,並且適時地提供實作生所需的資源與定期的討論與交流。
學習成效
1. 預計輔導每位蹲點實作生提出1項Dream Idea提案。
2. 實作生認識並學會運用、分析利澤在地資源。
3. 實作生透過訪談形成自己的在地觀點,學會地方故事的採集、轉譯與編輯
4. 實作生結合自己與當地夥伴講師的專長設計課程,培養在地資源整合、溝通與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