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蹲點實作生_藝術共創-封面形象圖
首頁 蹲點實作 社區學校蹲點實作生-藝術共創類
:::

社區學校蹲點實作生-藝術共創類

實作目標
參與好野人社區學校活動認識社區學校的講師、學生、和合作夥伴,了解社區學校的核心理念與執行方法。實作者根據自身的藝術專長,學習並發想藝術如何擾動社區的方法。
  • 實作單位

    延長線工作室

  • 實作期間

    2025-04-01 ~ 2025-08-31

  • 實作天數

    30天

  • 實作區域

    東區(宜蘭、花蓮、臺東)

  • 名額與類型

    預計招募2名; 其中1位社會青年、1位學生青年

  • 實作費用

    預計每名支付25000元實作費

  • 聯絡人 / 電話

    黃兵善 / 0966730258

實作場域
  • 幸福蝸牛民宿地址:宜蘭縣五結鄉利澤西路6號
  • 流流社地址: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新店路140號
  • 好野人社區學校地址:宜蘭縣五結鄉利澤路40號
實作單位提供資源
  1. 學習資源
    • 每週1小時讀書會。
    • 參與社區學校課程,觀察並學習地方教育模式
    • 共享社區學校累積的在地書籍、雲端資料與社會資源
    • 由業師一對一指導
  2. 住宿與生活資源
    • 住宿於幸福蝸牛民宿,另外在流流社、利澤老街皆有空皆可供休息、討論與辦公。
      •  男女分房通鋪,一人一床,具備冷氣、簡易廚房、冰箱等
實作內容

一、了解地方紋理與議題:每週1小時線上讀書會認識利澤、社區學校,學習盤點社區可結合的資源,並了解地方須溝通的議題。

二、訪談在地居民或在地藝術家

三、設計並執行 1場與兒少共創的藝術課程或活動(不限攝影、繪畫、裝置、戲劇等媒材)

四、協力籌辦 2025 年的「利澤休息季」

五、業師陪伴提出1項Dream Idea 提案

輔導業師暨輔導方式
  • 黃琳穎
    黃琳穎 好野人社區學校視覺設計師,在臺北生活十年後,返鄉重新學習當宜蘭人。純藝術創作背景,熱愛地方、歷史、文化相關議題,期許可以把更多藝術與創意能量帶進社區。
    輔導方式:陪伴蹲點實作生認識利澤,提供並協助完成提案所需的任何資源;每週聚會定期討論與交流分享;觀察實作生特質,給予建議鼓勵成長。
  • 陳儀諠
    陳儀諠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畢業,大學時期在花蓮噶瑪蘭族新社香蕉絲工坊實習兩個月。畢業後任職於教育部青年發展署。2020年移居宜蘭利澤,認識流流社青年和長輩,開始與社區的學生一起探索與學習噶瑪蘭族的文化和語言。
    輔導方式:提供蹲點實作生所需的在地資源,並且與實作生討論如何了解地方文化、如何觸及實作的目標對象、如何與在地兒少互動與溝通。
學習成效

1. 預計輔導每位蹲點實作生提出1項 Dream idea 提案。

2. 設計並執行一場兒少共創藝術課程或活動,學習將藝術創作導入社區。

3. 累積社區實踐的經驗,讓實作生參與完整的提案過程,從發想-提案-實作-反思,學習讓創意思考運用在社會實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