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人在過去依海而生,與海洋有非常緊密的關係,我們的長輩很懂魚,知道季節潮汐與漁業的關係,更對每一種魚該如了料理暸若指掌,但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卻對魚很陌生,有一道很明顯的世代落差。澎湖腔台語的「魚」音似ㄏㄨˊ,餐桌上的澎ㄏㄨˊ是我們希望能透過計畫,讓更多和我們相同的年輕人可以更了解澎湖常見的魚是怎麼從海洋到我們的餐桌,試著用「吃魚」拉近澎湖年輕人與海的距離。
澎湖老一輩的居民都非常熟悉各式的漁獲,不僅在種類的辨識上,對當季漁獲以及料理方式也十分了解,然而這些在地知識卻面臨傳承的斷層,因為年輕人普遍認為煮魚是一件十分困擾的事情,不願意學習買魚、殺魚及煮魚等生活技能。
於是本團隊希望透過食魚教育的教案設計,打破價值觀上的隔閡,讓年輕人了解食魚其實並不困難,進而引發接觸及學習的念頭,讓食魚的生活知識能繼續傳承。
我個人也是一位對食魚不甚熟悉的年輕人,然而如果無法真正去了解食魚,我們將難以真正去觀察傳統漁業所面臨之困境。
藉由本計畫的執行,能夠影響到澎湖在地對魚不了解的年輕人,以及並希望可以間接透過與漁村的耆老溝通以及體驗活動進行的過程,讓他們了解到永續海鮮的重要性。
期待這個計畫除了可以讓大家更認識魚,能替海洋保育盡一份力,也訓練我們團隊成為耆老長輩及年輕人的橋樑。
因為團隊夥伴之一為在地的漁民,希望透過計畫的協助,讓我們可以有經費可以紀錄下這些珍貴的傳統漁法,並透過社群媒體讓更多人知道。
在永續經營方面,我們也將嘗試以年輕人為主要對象的漁業體驗活動,實際參與漁獲從海裡到餐桌的歷程,並學習如何處理、料理一條魚,嘗試這樣深度遊程的操作方式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