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洄游邊境

洄游邊境

洄家之路從自己成長的土地開始啟動,計畫以屏東縣屏東市前進里社區(頭前溪聚落)為行動據點。社區是屏東市最靠近高屏溪流域的鄰里,欲藉此計畫發現地方問題、挖掘地方特色,藉由團隊專業與社區參與,重新認識頭前溪聚落,亦思考可以為這片土地留下什麼印記。因此本計畫以藝術創作觀點為動力,以田野訪談、社區聊天室、生命故事百寶箱、主題式情境體驗故事活動等辦理方式,邀請社區居民共同創作參與,規劃屬於頭前溪(前進里)的專屬活動,進而喚起居民對於社區認同、環境議題或欲返鄉青年者的共鳴,另外,也作為團隊日後社區設計發展的奠基。

【洄家之路】行走式展演

@ 2022-11-26
頭前,就是溪…
循著洄家之路,
我們走回母親河畔的大河聚落
聚落生命慶典敲響著,
眾人的眼睛正閃爍
我們歌唱、我們聊天、
我們畫出老聚落的新地圖

洄遊邊境的洄家之路成果展

終於告一段落…

回到自己的家做故事採集、策展到展演,

說實在,講自己的故事不容易,
做自己社區的行動更是需要勇氣。

還好,有我們的夥伴、家人及頭前溪的居民們、媽媽教室、廟方等認同和參與

也謝謝教育部青發署願意支持我們;計畫導師鼎堯老師給予我們很多實質的建議,讓我們在規劃過程不斷撞牆期中,找到較流暢的方式。

我們運用團隊成員的專業,

融合戲曲元素、設計轉譯、故事編排等方式,使計畫成果轉譯成居民能接受和喜歡的方式,跟我們一起完成這次的成果。

有多少機會能和聚落的居民們一起繞社區、一起扮演,一起聽故事,

這次我們也用行動讓家人、居民知道,

原來這是我們的專業,

原來聚落文化這麼有意義!

展演結束後,

有好多居民給予我們正向的支持,

甚至還有觀眾感動落淚,

大家的回饋,

讓我們有繼續延續下去的動力!

洄游邊境團隊是教育部認證的資深青年,

因為資深,所以義無反顧。

這次跟以往不同的是:

我們多了鄉親們的疼愛,

最後也要感謝一起來看展演的朋友們,

謝謝你們聽我們說頭前溪聚落的故事。

 

洄家之路展演點我看更多...

即時現況點我看更多...

【洄家之路】策展

@ 2022-11-26

頭前溪聚落(前進社區)如同台灣常見的平凡鄉鎮社區,

前進社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文化地景,

以往也未有任何文化脈絡留下。

它,有著熱絡的社區居民與日常活動,看似平凡與乏善可陳。

本計畫執行更具挑戰性的是:

它,位於屏東市郊,既沒有偏鄉的「邊緣性」可述說;

亦非農業社區,沒有什麼美好的農村符碼,

那麼,我們將怎麼以行動參與前進社區的地方創生呢?

這是一場對抗平凡的挑戰,

也是一趟探索地方與自身行動的旅程,

 

在計畫執行期間,洄游邊境團隊採取了無數的行動,

我們排好行動的順序,讓計畫更明確,

計畫名稱:「前進!洄家之路慶祭行動」,

洄家是什麼?家的樣子是什麼?又如何有慶祭之活絡?

 

來到今年計畫尾聲,

我們以「洄家之路」為主題,在菜市場做靜態展覽,

同時也規畫動態的行走式展演演出,

所有的行動脈絡,

幫我們梳理了聚落文化、在地生命經驗等紀錄,

我們探索地方,同時也為自己尋找家的回憶與樣貌,

因此這個策展是洄游邊境與頭前溪聚落居民共同創作,

亦是我們踏尋的開始,

頭前溪的故事,未完待續…洄游行動點我看更多...

【洄游發聲】 南區青聚點—南方風土祭青年之夜

@ 2022-11-26

身為地方創生的菜鳥,

謝謝 #南方風土祭 的邀請,

參與了南方青年之夜。

認識很多深耕地方的團隊。

我們從祭典文化的脈絡,延伸帶出地方聚落的故事,

我們試著用自身專業嘗試打造不同的行動,

述說著在地故事。

 

洄家之路真的不孤單,

不管是跨域還是轉型,

「試試看」就是我們繼續前進的勇敢。

 

文化的詮釋與轉譯,沒有一定的答案,只怕裹足不前。

謝謝大家用自己的專長紀錄或轉譯南方風土之美

為在在地努力的青年、團隊乾一杯!

洄游參與點我看更多...

下淡水溪義勇公做大小功祭典參與

@ 2022-11-26

「三日攻到府,一暝趕回厝。」

是下淡水溪旁六庄頭義勇公當時保家衛國的緊急情況,

下淡水溪的悲壯歷史故事流傳著,

而這樣的祭典也要感念祖先們保衛家園的心,

換成現代,又留下什麼呢?

每逢農曆10月初2,六大庄頭村民輒設香案,普祭義勇公(俗稱義民爺),六庄並輪流高懸「旌義」書於壇上而朝拜之。六庄輪到做大功的祭典,必邀請許舉人的後裔持手爐參與祭典,梨園演戲慶賀,家家戶戶炊煮鹹粿和三牲五禮來祭拜義勇公,祭典未結束,家中不可食用鹹粿,否則義勇公會生氣。

相傳義勇公「三日攻到府,一暝趕到厝」,當時後勤家屬每天必炊鹹粿送往作戰前方,作為義勇公的主食。

今年2022年輪到頭前溪庄頭主辦大功,大家依循著古禮,從前的六庄頭,於今因行政區域不同,高屏兩縣市共12個村莊,有各庄頭的代表、地方耆老前來參加,大家忙進忙出,為的是等一下到高屏溪請水儀式等祭儀。

我們跟著前往這百年古禮,村莊阿姨們也拿著旗幟要我們一起更有參與感,各庄頭的旗幟飄揚,一步一步走到了高屏溪畔,從科儀、請水、祭拜,頭前溪耆老們大家緩緩走向的溪畔邊雙手合十,現場大家秉著莊嚴的心,將義勇公的英靈請來,看著曾經義勇公們奔波的水路,滄海桑田,如今這條溪流的故事,大家用古禮的進行來記住。

這樣的祭典我們看到不分老少,大家齊心完成這樣的古禮,

反映當時的生活實況與歷史脈絡,

在2019年基於傳統性、歷史性、地方性等

評定基準為由,列為屏東縣無形文化資產。

 

我們想,

這些祭典所延續下的意義與價值,

除了感念義勇公的忠孝節義,

更多的是對家的陪伴、對文化的保存、對土地的關懷吧!

洄游社區參與點我看更多...

生命故事百寶箱—兒時記憶

@ 2022-11-26

從訪問在地居民開始,

他們的生命回憶用淺白的對話述說,

而我們將聚落的記憶找回。

日本時期,屏東街是按著糖業的發展而規劃,

當時的屏東存在著鐵道、甘蔗的回憶,

甜甜的甘蔗,是老一輩居民甜蜜的時光。

 

而聚落裡的古蹟—高屏舊鐵橋於1913年建立,

建築師飯田豐二來不及看到他的作品就積勞成疾去世。

這條百年的鐵道,一台一台蒸汽火車載著甜甜的甘蔗,

頭前溪也有兩個蔗埕,火車停下來,

農場工人把甘蔗搬到牛車上,

慢慢的前往屏東糖廠。

那時候小孩都會跟在農場旁,偷抽甘蔗,鐵路、甘蔗,

是屏東小孩的甜蜜的兒時時光。

百年鐵道,是回憶,是出外的頭前溪子女,洄家的路。

屏東已故作家郭漢辰老師這樣形容鐵橋:

鐵橋,是連結,是過渡,

從歷史的彼岸,到當下的故鄉。

曾經在鐵橋上,運送著離子的鄉愁,和蔗糖的芬芳。

對於屏東小孩,有著不用說出口的默契:

搭著火車,望著鐵橋的金屬圓弧,數著數著,家就到了。
鐵橋甜甜的,頭前溪甜甜的,屏東甜甜的。

洄境探訪點我看更多...

照片出處:

台糖六十週年慶紀念專刊—台灣糖業演進與再生‧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社區聊天室】行動成果

@ 2022-11-26
洄游邊境在頭前溪聚落
進行【社區聊天室】的行動,
我們總共訪問了約50人次的談話,
從農夫、家人、媽媽教室、廟方、菜市場攤販到社區之寶:103歲人瑞爺爺。
一次一次的聊天,讓社區居民認識我們,
慢慢了解我們紀錄的在地風土故事;
也好像感覺到,原來我們居住的地方,
這麼有文化,這麼豐富。
居民有意識地去重新看見自己生長的土地。
 
「頭前,就是溪
我們都是頭前溪的兒女。」
頭前溪,美麗的名字,
 

社區行動點我看更多...

頭前溪唸歌仔

@ 2022-11-26

創作一首頭前溪聚落的主題曲,
會是什麼樣的旋律呢?

我們與社區媽媽教室的媽媽們一起創作,
這群媽媽應該是社區裡表演經驗豐富,
表現力也不用太擔心的一群,
不過面對以往都「執行者」的、
單純上課的她們,聽到要創作歌詞,當然第一時間都說:「我不會啦!」「你們來就好啦…」,
這當然是我們在討論課程安排的時候就有預設,可能會發生的情形。
於是,我們先運用了一些方式,
在第一堂課,我們先跟阿姨們報告目前來社區做的一些故事採集、田野調查,她們開始產生共鳴(同時也慢慢卸下心防),接著團隊成員瓊文簡介介紹歌仔戲的一些固定曲牌、由來等,讓大家有個初步的了解。
第二堂課開始,
我們以「物件」開始創作,瓊文請阿姨們帶一樣自己喜歡的物品,從阿姨們的在地生命記憶開始聊起,有歡笑、有感動,還有一些療癒。
其中有一位阿姨,她帶著母親送給她的手鍊,她說,這是阿母在世時送給她的,如今母親走了,對她的思念一直沒放下,今天想把這樣的思念之情寫成歌詞,瓊文幫忙這位阿姨,共同完成阿姨的思念寄託之作。
最後,將大家對於聚落、土地等人事物的印象集結成頭前溪聚落的歌詞,總共有三段,第四段是阿姨們各自的故事;而旋律則用最熟悉的「江湖調」…
從一開始的呢喃,加點自然的鼻腔共鳴,
我們歌唱、打著拍子,聚落的主旋律輕輕響著,
頭前溪的唸歌仔傳唱著...
社區行動點我看更多

【送一束花給自己】社區植物花束創作工作坊

@ 2022-11-08
【送一束花給自己】
從人物故事採集開始,
我們也思考著還有什麼可以紀錄地方的風土呢?
於是我們透過在地植物採集,
結合乾燥花束手作,
再加上居民的小故事,
完成這次共同工作坊,
成果也是月底【洄家之路】策展內容之一,期待
這樣的創作課,
都會看到社區阿姨、女孩自己的名字,
不是誰誰誰的太太或哪一戶人家的女兒,
她們就是自己,最美麗的自己。

洄游邊境:「這是...那是...這也是」,家的樣子一片一片拼湊著

@ 2022-09-17

團隊走訪頭前溪聚落兩個多月,雖然是雅嫻的家鄉,但踏訪所見菜市場興衰、或走到農田裡面看見不同的雜草植物,團員成員常常興奮說:「我小時候也都會玩這個耶!」「這個場景我也曾見過」,頭前溪聚落瞬間變成吉普賽人的水晶球,我們看見自己的童年美好時光,晶瑩剔透發亮著。

每每走訪完的討論會議,大家的想法油然而生,總會產生許多不同的化學變化,我想,這也是探訪聚落所產生的:對家的共鳴。

洄游探訪,點我看更多...

「大廟集合」:頭前溪仔人的赴約起始句

@ 2022-09-17

「約在哪裡?公地(大廟)嗎?」「對喔!」

頭前溪聚落內大約有五間廟宇,而「鎮溪宮」是最大的信仰中心,居民統稱為:公地。廟埕買東西、廟裡拜拜、廟前聊天、廟口看歌仔戲、廟的活動中心聽說明會、投票等,居民用日常圍繞大廟,廣闊的廣場前有一顆近百年的榕樹,榕樹與大廟的畫面是頭前溪人最美的風景之一,也是聚落的主要地標

廟宇裡祀奉主神觀音菩薩,廟宇擺設精緻典雅,而廟公說道,鎮溪宮有幾個重要的祭祀,三年一科的迎王平安祭典暨觀音媽平安遶境活動為最大祭典,而每年都會有的祭祀活動則是正月拜天公、觀音佛祖得道、出家紀念日,這些日子,聚落的婆婆媽媽就會聚集在廟宇前敬奉祭拜。

其中一個特別祭典為「下淡水溪六庄頭義勇公做大小功祭典」(農曆十月初二),當初的六庄頭如今演變成高雄、屏東12個村里行政區,幾乎每個村里都按傳統舉辦,所有祭祀科儀都遵循古禮,2019年登錄屏東縣無形文化資產,而今年輪到頭前溪聚落主辦大功,廟宇人員笑著說洄游團隊很幸運,剛好可以一起觀禮。義民爺的事蹟,是保衛家園的故事,廟宇壁畫傳達的忠孝節義,更多的是頭前溪居民團聚一起的信念。

洄游探訪,點我看更多...

農村景致,耕耘著甜蜜的收穫—家

@ 2022-09-17

頭前溪聚落為屏東市發展較早的聚落之一

聚落內的農村景致變化亦有南台灣農業發展的軌跡,像是支撐起屏東輝煌糖業歷史的「糖業鐵道」—淡水溪幹線穿過聚落,當時糖鐵火車行經時會駐留聚落,而一輛輛貨車滿載而歸,將甘蔗運送至屏東糖廠,因此糖鐵蒸氣火車行經的畫面是老一輩居民依然存留腦海的回憶。而農村也種植稻米、蔬菜、菜豆、竹筍等作物,在「社區聊天室」訪談中,他們印象高雄的盤商會來到聚落,向農民購買作物,到府收購,就像是新鮮的採收室一般,果菜自選,新鮮現挑。

聚落內也應景跟上台灣香蕉出口的黃金年代

而台灣香蕉王國的外銷明星,人稱「蕉王」的高雄青果合作社的吳振瑞主席,正是頭前溪人,因此他的為人事蹟及後來的「剝蕉案」事件,至今仍令居民印象深刻。

香蕉曾讓聚落里部分的年輕人受益,改善家裡經濟,受訪者之一的黃先生說道,由於當時香蕉品質良好,外銷、內銷都很吃香,因此有些年輕人也會到高屏溪旁、高樹等香蕉園收購香蕉,載著黃澄澄的香蕉前往高雄港換取工資,有時一天就能賺取幾百元薪資,那幾天就會是家中母親準備豐盛料理的美好時光。

農作,至今仍是部分居民的職業(收成後的蔬果會運送至屏東市和生果菜批發市場,簡稱和生市場),農人的努力,為了是撐起一個家,耕耘著甜蜜的收穫。

洄游探訪,點我看更多...

這是我們的名:頭前(thâu-tsîng),就是溪

@ 2022-09-17

高屏溪,有人稱為屏東人的母親之河

座落在母親河畔、那曾有如此威風的別名「東洋第一大鐵橋」:下淡水溪舊鐵橋,每次坐在火車上,看著美麗的河流,數著一座座圓弧的銀灰色,心裡總有不用說出口的默契:數著數著,家就到了。

「就在高屏溪旁」

這是我們介紹頭前溪聚落最具象的開場白,地名賦予溪流含意,洄家行動的「社區聊天室」中得知,原來,頭前溪仔人深深被溪流擁繞,而每條流域,聚落的人會用最直接的名字率性加註,離聚落最近的就叫:「頭港溪」(離開聚落,換回「崇蘭圳」之名)、第二條則是二港溪、第三條是三港溪,再來就是下淡水溪,如聚落地名—頭前溪,對於在地人,頭前就是溪仔,隨著溪流的呼吸起伏,都有不同的功能,在頭港溪洗衣抓魚、在二港溪比賽游泳、去下淡水溪看火車…

如今,二港溪早已因工業區建立而被封存;三港溪被厚重的水泥覆蓋,彷彿消失一般,訪談過程中,我們就像愛麗絲一樣,掉入不同訪談者的童年夢裡。

溪流對頭前溪仔人而言,是日常、是生態教室、是生長的記憶,涓涓細流在這片土地上劃下頭前溪的生命痕跡

洄游探訪,點我看更多...

回上頁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