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樸植作工作室

樸植作工作室

樸植作工作室經營在地品牌「島編有潮事」,深耕於澎湖望安地區多年,融入當地海事技藝與自然資源以著手地方工藝復振,經營體驗課程項目與開發海島編織工藝商品。   本團隊提出「海島植日生養成記」計畫,透過應用在地文化技藝揉合自然素材所開發的編織商品,於澎湖的湖東社區及東安區著手辦理海島技藝課程,培力社區工藝技術與生產協力的能量。本計畫目標(1)建構在地資源永續概念,培力在地創生夥伴,(2) 創造地方生產鏈,朔造地方品牌與產品銷售通路。   期待未來能透過可再生自然資源和文化技藝傳承,培育出互利互助的社區夥伴,重拾澎湖人依海而生的海洋技藝,創造文化和環境永續共榮發展。

銀合歡細木作工作坊|編織篇

@ 2022-11-23


延續前次銀合歡原木加工工作坊大家的熱烈迴響,我們接著帶領著社區居民們,應用角材加工成編織生活用品,更進一步發覺銀合歡在生活應用的可能性。

圖片

這款編織傢俱,是我們特別針對銀合歡尺寸設計的。

圖片

這次我們舉辦細木作工作坊,帶著大家應用角材一步步加工成椅架,應用繩材一步步編織成椅面。

圖片

圖片
過程中除了學習了木工技巧與編織技藝外,看大家對待木頭時的那份投入的神情,我們就知道這份澎湖銀合歡價值,已經深入每個人的心中。

圖片

圖片

圖片

草編自然盛器|承載海島物產及美麗大海

@ 2022-11-23

樸植作團隊以「取自自然.用於生活」為理念,除了推廣海事編織技藝,也拓展在地植物編織應用,希望透過在地植物與文化技藝的揉合,加值地方特色,創造自然循環經濟。

圖片

這次將澎湖常見的棕櫚科植物-華盛頓椰子(絲葵)來編織成自然盛器。

圖片

湖東社區近年積極經營農村再生、環保小學堂、里山倡議等計畫,湖東社區居民對自然永續、地方創生有一定的概念基礎,尤其透過在地食材開發製作釜鍋便當以重現在地風味,體現食材與環境共生的關係,也做出好口碑。

圖片

樸植作和湖東社區有共同的「環境永續」目標及理想,我們將容易採集、編織容易上手的絲葵盤帶入社區,提供社區未來辦餐會活動的新選擇。

圖片

這次和湖東的阿公阿嬤及青年共同編製了100個絲葵盤,供應給澎湖在地青年團隊-小島家辦理「浪花野餐」做自然食器使用,除了讓參與者能享受視覺和味蕾豐盛滿滿的海島物產,也透過無痕餐桌及無塑器皿來還給大海媽媽應有的純淨和美麗。

圖片

圖片

圖片

銀x PLUS!銀合歡細木作工作坊

@ 2022-11-23

銀合歡是早期的主要燃料,自常民開始使用瓦斯後,對銀合歡的需求變少了,如今成為大家頭痛的植物。

圖片
樸植作團隊拓展銀合歡創新材料應用計畫,透過創新設計應用,來提供另一種解決銀合歡困境方案。

繼八月的「清銀 ╳ 青銀戰隊」共同採集銀合歡樹材,將樹材教大家如何整理成角材。

圖片

帶著大家應用角材一步步加工成我們的日常生活用品-曬衣繩架,一起將銀合歡由惡轉善,價值Plus!

圖片

清銀的青銀戰隊,集合!

@ 2022-11-23

環顧四周氾濫的銀合歡,過去是極為珍貴的薪柴,今日卻是除之不絕的農地廢棄物 ……

圖片

現在大家想到銀合歡,都會貼上「生態殺手」的標籤,不禁讓我們思考在現今生活中是否有其存在價值的一席之地呢?

這幾年嘗試下來,我們希望可以將我們找到的銀合歡應用價值,傳遞給大家。圖片

於是今年樸植作團隊與湖東社區合作,尋找社區閒置且長滿銀合歡的荒地,邀請社區的阿公阿嬤一起來環境清潔維護,並將採集來的銀合歡,分為樹皮、樹材兩部份處理。

樹皮-提供湖東社區特色風味餐釜鍋便當的植物染材,讓銀合歡植物能被好好善待,朝向銀合歡的綠色循環經濟。

圖片

圖片

樹材-銀合歡原木加工成角材,以利未來商品開發,將大家眼中的農廢,透過社會設計,轉化成有經濟價值且有故事的特色商品。

圖片

透過實際的生產與體驗,以及青年進入社區,與銀髮長輩協同合作,來組成「清銀/青銀戰隊」,是個社區清除銀合歡的戰隊,也是一個青年和銀髮長輩共創戰隊!

用雙手創造銀合歡的新價值,讓大家重新認識周邊這份唾手可得卻棄之不顧的材料,原來銀合歡是如此的堅固且漂亮,有著更多應用在生活中的可能性!

「雙銀」加乘Plus!

圖片

海廢不廢.幸福山海Way|青銀共創的限定伴手禮

@ 2022-11-23

澎湖縣湖西鄉湖東社區合作社以「幸福山海味」為品牌經營,帶領社區居民共同推動農村再生、農漁產產銷、發展生態旅遊體驗。

近年來湖東合作社將風茹草及自種無花果委託酒廠製作,研發了來自湖東土地孕育的氣泡酒飲。

圖片

駐點在湖東社區的我們,在推廣澎湖海島編織老手藝的我們,想著…如果將我們的海廢漁網袋與湖東社區的幸福山海味氣泡酒一同聯名,是不是更能體現澎湖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山海Way」呢?!

山-湖東居民共耕菜宅收成的無花果與風茹草

海-善用來自大海的海廢漁網,透過補網老手藝,新舊交織做成環保購物袋。

玻璃瓶酒配上漁網袋,再適合不過了吧!

在塑膠尚未問世時,早期漁業的浮標浮球是玻璃製的,為了玻璃浮球在大海漂啊漂啊避免直接碰撞,會用粗繩編製成網,透過每個網的「結」來保護玻璃浮球。

在現代生活,漁網也可以與時俱進啊,將漁網縫補做成實用的網袋,來保護玻璃瓶酒,或者是我們心愛的保溫杯/便當盒。

圖片

於是,我們善用漁船回收來的漁網,整理清洗、剪好合適的尺寸,並邀請社區長輩一起協力製作。

圖片

看到網袋demo的阿嬤阿姨們... 笑了!

笑著說:「網目這麼大,怎麼撿螺仔啊?!」

夥伴也半開玩笑地回應:「這袋子是讓你們冬天抓土魠用的啦!」 (超級不可能)

圖片

雖然拿來當潮間帶的採集袋有點勉強,但本質上將海廢網袋的手作課程帶入社區,是希望讓長輩們看看傳統海事技藝的新應用,藉由大家的雙手來延續海廢漁網的生命,物盡其用、善用。

圖片

希望漁網的新應用,走入人的日常生活,透過生活使用來認識這項海島老手藝。

圖片

回上頁 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