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朋友一起「做」
每年暑假我們都會辦理,由部落大哥哥大姊姊,帶著國小學童一同探討傳統文化的營隊,而今年的課程以「食」為主題,想讓小朋友了解inavuy(月桃粿,讀音似銀娜菲)的製作過程,因為inavuy在節慶、祭典時是一定會製作的食物,所以請教了部落婦女們,從一開始的採集月桃葉、假酸漿葉、洗燙月桃葉、炒料以及最後的包inavuy,都是婦女們在課程前手把手的教導著我們,到了營隊課程當天,婦女們因為擔心哥哥姊姊手忙腳亂,所以特地抽空來當我們課程的講師,一起教導小朋友親自手作inavuy。
課程時我們將包inavuy分為四站,每一站都會有哥哥姊姊們親自教導小朋友操作,而小朋友分為四隊,每一站教學15分鐘後換站,第1站將採下來的月桃葉和假酸漿葉清洗乾淨,為了在包inavuy時不讓月桃葉破掉,我們在事前都把月桃葉的梗割掉,第2站燙月桃葉,葉子燙軟後不容易破掉,也順便用熱水消毒葉子,第3站大魔王炒料,各家炒料的作法不太一樣,有些人家用絞肉,有些人家用五花肉條,也有人家會再另外添加佐料,像是蝦米、香菇、筍絲,通常會將調味條的重口味一點,比一般在家吃再更鹹一點,婦女們都說在蒸的時候鹽份都會被蒸發掉,所以才需要鹹一點。最後一站是大家一起包inavuy,包inavuy真的需要經驗,雖然小朋友包的大小不一、形狀不同,但沒關係,只要慢慢練習以後就變得很厲害了。
透過事先和婦女學習後教導小朋友的過程,我們更了解inavuy的特別及做法,以後我們就可以在小米祭、年祭時一起製作inavuy,同時也透過課程,讓小朋友了解祭典、節慶的美食,希望能將inavuy的製作方式延續下去並實踐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