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Maomahay耕耘新福

Maomahay耕耘新福

阿美族大多居住於平原,擁有豐富的農耕知識,但大家卻往往忽略掉阿美族既有的山林生態知識,因此,本計畫以Lotok(山林)為主軸,希望Sa'opo(集合)部落的青年重返山林。這項行動有幾項重要的意義,1.踏入傳統領域重新連結人與自然的關係、2.透過身體實踐的經驗,建立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其中,將會透過田野調查記錄下耆老過去在山林進行Mi'oway(採藤)、Mitefo'(採竹筍)、Mi'adop(狩獵)及其他山林生活的空間位置及生活記憶;再藉由耆老的帶領先進行團隊內部的自我培力課程,以協助耆老進行教學;最後透過工作坊的型態,帶領部落青年重返山林,進行為期至少三天兩夜的工作坊,並將所進行的內容,重新整理成可實際帶領國高中生進行的原住民族文化教育教案。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09年青年社區參與行動 2.0 Changemaker計畫」

@ 2020-11-30

時間:2020年10月17日-18日 

地點:臺東關山電光山區 

主辦單位:Maomahay耕耘新福 

--

此次主題為上山生活為主軸,以平面影像來呈現,影片開頭先以部落發展背景開始敘述,將部落推動文化復振的簡單歷程與目的表現後,再以10/17-18進行上山課程的影像來呈現,將山林生活的故事透過照片展現出其文化意義。 

由此影片中,期待展現出在阿美族山林生活,與一般爬山活動的不同,是充滿著人與人的互動,並在尊敬神靈的心態下,才能夠平安完成任務。

線上影像成果展#8

@ 2020-11-16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

線上影像成果展第八發!

最年輕的學員,

雖然心心念念的都是他的保力達,哈!

相信這樣的經驗,

會給鴻文對未來更多的信心,

頂多再抱一次石頭睡覺嘛,哈哈!

--

唉呀!為了跟上以前長輩的腳步,不知不覺就答應了部落哥哥去山上,前一天還在想會不會準備那麼多的東西,去到了山上會不會少了什麼,但到了指定地點卻只有一種感覺。就是興奮,一開始走在柏油路上,就開始擔心是不是會跟不上,但想了想我是一個原住民怎麼能跟不上呢?就一路走著,突然想念雜貨店的保力達哈哈哈,嘴裡一直喊,又在想現在也不可能回頭了就一路走下去,到了目的地只有一個字能形容就是累,又開始回想這一路走來只有開心,我們開始準備等等會用到的東西,一部分的人準備搭休息的帳篷另一部分的人準備木頭因為等等要吃晚飯了。晚飯過後大家開始回想今天走的心得,聊聊天講講自己的心裡話,講完後就休息睡覺了,到了早上吃完早餐於是我又開始時了爬山的活動繼續前往麻荖漏山,一路上長輩拿著獵槍朝樹洞敲敲看看會不會有飛鼠出現,長輩又介紹了牛樟樹也教我們如何放置陷阱,最後爬上去了瞬間很累的心情也轉變成開心,雖然什麼都沒看到但我成功了,第一次這麼的接近大自然,也讓我知道森林所擁有的力量。

--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線上影像成果展

2020年10月28日開展

以個人身體感為主軸,

透過文字表達出上山的感受。

歡迎踴躍分享轉貼唷

👏
👏
👏

線上影像成果展#7

@ 2020-11-16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

線上影像成果展第七發!

姐不簡單,

爬了一趟海岸山脈最高峰,

踏著先人行經的道路,

這不是挑戰,

而是讓我們與山林重新連結。

--

這一趟上山,是我人生第一次在山上過夜,當初會想上山,沒有想太多,就想去體驗單純原始的美式生活,再來自恃我家小胖對野營爬山有點經驗,對於整理裝備我完全沒有想法,就等著他打包好,反正我就背著走就對了!我就負責準備全隊三天二夜的食物。不要讓大家餓到,才是我的首要之務。

到了吉拉米代集合整裝地點,Fayi看到只有我一個女生,就說:女生上山很辛苦內。此時,心裡有點涼…但又不想輸……姐平常帶溯溪,也是重裝上陣,我們就來體驗看看吧~~

整裝完畢,出發!!我們先沿著部落以前灌溉用的水圳走了大概20分鐘,7月份的天氣,真不是蓋的,真的是熱到爆炸。此時,心裡在幻想,如果我現在是在溯溪,該有多舒服。嚮導大哥說,這段平路是最輕鬆的。接下來才是重頭戲,休息完,我們開始上切,前段還是平緩的坡地,嚮導大哥說,以前這裡都是老人家的菜園,現在年輕人沒有再繼續照顧,都荒廢掉了。繼續走下去,坡度變陡了,林相也不一樣了,大哥開始講述小時候跟著大人在山林生活的點滴,教我們認識水藤,在山上沒水喝時,水藤就是最佳水份來源。也教我們看動物的活動路徑,用最傳統的方式架設陷阱,希望我們回程時,能有所收獲。再來的坡度越來越陡,腳步也越來越吃重,幾乎每50公尺就得休息一下。就這麼一步一腳印,在意志力和體力快到極限時,我們也在傍晚時到達了紮營地點Makerahay(意指乾涸的河)。河如其名,真的是一條乾涸的河,還好大哥有找到一漥水池,可以讓我們補充水份。休息了一晚,隔天一早,我們準備再往上攻頂,這一路看到好多巨大的千年樟樹,被山老鼠盜採後的殘骸。心裡真的有說不出的可惜。登頂的路程,比前一天輕鬆很多。差不多中午我們就到了新港山至高點,阿美語稱麻荖漏山,是海岸山脈的最高峰,海拔1682公尺。可惜那天起了大霧,嚮導大哥說,天氣晴朗時,就可以看到海。此時,真的覺得不可思議,我們翻了半座海岸山脈呀!以前的祖先,為了生活,也是這樣翻山越嶺,披荊斬棘,才找到適合生活的地方。

這是一趟與自己與山林對話的過程,沿著古老的道路,體驗先人們的足跡以及充滿智慧又不過度汲取,與山林和平共處的方式。是我們最寶貴的山林文化。

--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線上影像成果展

2020年10月28日開展

以個人身體感為主軸,

透過文字表達出上山的感受。

歡迎踴躍分享轉貼唷

👏
👏
👏

線上影像成果展#6

@ 2020-11-06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

線上影像成果展第六發!

初登場!

Parupu女婿Sawmah Komod哥,

很可惜這次只有一起參與到自我培訓課程的部分,

下次,我們一起爬我們自己的山吧!

--

一早拖著裝備,帶著忐忑的心情前往集合地點,雖然對戶外活動並不陌生,但以這種說走就走,沒做好準備就上山的方式倒是第一次,所以其實也就帶了簡單的裝備,其它的東西都是部落的夥伴們在幫忙打點準備。

開了一個小時的車,到吉拉米代部落與本次活動帶隊的耆老會合,裝備檢整完畢,在前輩的帶領下開始這三天二夜的旅程。吉拉米代是阿美族相當傳統的部落,有著與大自然持續共生共榮的生活方式,也保留了許多傳統的人文歷史。剛開始的入山儀式,大家以敬畏的心告訴祖靈、山神,不好意思打擾了,這次的活動,不是挑戰,是以一種謙卑的態度向大自然學習,希望透過這次的經驗,能夠再次的檢視自己原來的樣子,更了解自己是以什麼方式與自己的身份連繫著。剛入山就看到了過去部落為了生活飲水而建設的百年水圳,後來也是灌溉水田的主要水源, 走在只能單人行走的水圳上,其實很難想像過去的族人當初建設水圳的辛苦。接著就是無止盡的上坡,沿途聽著耆老描述他們過去在山上生活的故事,山上的生活雖然簡單,但對我這種平地山羌來說,卻是放鬆身心靈的最佳解藥,吃飯時隨手撿個枯枝做筷子, 累了休息砍水藤止渴,找動物路徑所設的陷阱,認識虎頭蜂,搭建避難帳,打獵野炊,耆老們雖然沒有太多的言語,但一直都在一旁引導著我們。

一直一來就很想深入體驗這種美式的生活,所以很開心能夠參加這次的活動,也感謝主辦單位安排,讓大家能夠有這麼好的體驗。智慧靠累積,多接觸山林,用身體去感受,用敬畏的態度學習,最後感謝祖靈讓這次的活動順利,大家都平安的歸來。

--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線上影像成果展

2020年10月28日開展

以個人身體感為主軸,

透過文字表達出上山的感受。

歡迎踴躍分享轉貼唷

👏
👏
👏

線上影像成果展#5

@ 2020-11-06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

線上影像成果展第五發!

從阿米斯音樂節搭上了線,

我們一起跨越了秀姑巒溪到卑南溪,

是誰撐起了誰?

是我們一起撐起了彼此。

--

是學員同時又是工作人員的我,其實已經跟著新福部落的大家爬了四次的山。每一次上山的感覺都不一樣,第一次探路的興奮,第二次培力的精疲力竭、拜託不要,還有這一次的沉澱。

我是一個目標導向的人,希望所有的事情能夠有效率的完成,不管事在工作上,或者是學業,甚至有的時候連人際關係,我也都用這種令人喘不過氣的方式來經營。總是這樣拚命生活的我,在這次穿上雨鞋上了山之後,腦袋裡頭有一個聲音不斷迴盪(或許也是山在告訴我)──是在急甚麼呢?

人生庸庸碌碌,我到底在急甚麼呢?是擔心前方的目標會因為自己的怠慢而悅離越遠嗎?還是擔心生活中追趕自己的壓力,會因為自己的鬆懈追上來呢?我想都是,但是又何妨?進到山裡面有很多自己的時間,有很多跟大自然相處的時間。誰也沒有想到研究每一步怎麼踩,可以這麼富有趣味,甚至可以在自己的心理面產生一套學說;誰也沒有想到,看著火堆能夠讓三個小時變得像三十分鐘,比玩手機還要殺時間。

「在山上不是要注意很多東西嗎?」那時我還不懂山。

「在山上不是很多東西嗎?」這時候我才懂山,但不懂也沒關係。

--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線上影像成果展

2020年10月28日開展

以個人身體感為主軸,

透過文字表達出上山的感受。

歡迎踴躍分享轉貼唷

👏
👏
👏

線上影像成果展#4

@ 2020-11-06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

線上影像成果展第四發!

由我們的活動主辦擔當,

穿梭在山林間,

不斷地想像過去長輩生活的樣貌,

那不只是人與自然的連結,

更是對超自然界的尊敬!

--

穿梭在山林間,沿路的藤蔓刮出一道道傷痕,拿起手中的刀,開出一條通往深山樹林的道路。

其實在出發前的準備真的很費工,歷經三次開路的身體感受,無論是眼前可見的叢林密布,不時耳聞的動物叫聲,沿路濃密的排遺氣味;砍路砍到手痠,走路走到腿軟,一不小心又劃出一道傷口,回頭一看又忘記自己身處何處。這些滿滿的身體感,真的好難透過靜態教學或文字說明來呈現,但真的走過一遍之後,卻是深深的印記在腦袋中。

每次上山,都不斷地想像,我們部落的老人家過去到底怎麼走的,是像我們這樣砍出一條路嗎?又是如何在這裡拿取獵物?從東面山到海岸線,往西面山跨越千公尺的稜線,他們口中說著的半天的路程,我們卻也花了半天才開出短短的1.5公里道路。重新再去理解阿美族怎麼詮釋山林,對於山稜、河川、平台、獵物等等的,都仍待我們去發現。

其實真的很開心部落裡的青年們會對這樣的課程有興趣,這不僅僅是重新讓山林生活連結在當代中,也將會重新建構出當代族人對於山林的想像。對我而言,在山上行為謹慎,當是所有行為的重要準則,是山神,是祖先,保佑著行程一切的安全,驅趕一切不好的事物,順利完成此次活動。人、自然、超自然再次建立起鏈結,而使我們的行為得到規範,尊敬賜予我們的一切。

第一次從零開始開出一條路,第一次在自己的山上過夜,第一次辦出山林生活的課程,未來還有好多的嘗試,再請多多指教,Parupu真的很好!

--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線上影像成果展

2020年10月28日開展

以個人身體感為主軸,

透過文字表達出上山的感受。

歡迎踴躍分享轉貼唷

👏
👏
👏

線上影像成果展#3

@ 2020-11-06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

線上影像成果展第三發!

小強從去年來到部落一起參與著訓練營到現在,

真的很難想像其實才短短一年多,

從蓋房子到爬山,

和部落的大家做著一樣的事,

很想喊一聲,通過!

👏
👏
👏

--

上週末跟著Parupu的哥哥和弟弟們一起走上山,

踏著前者走過的路,像是走在時光隧道,

往過去尋探,與自然建立連結,

道路上黃藤蔓延,循序著動物的痕跡,

所有工具及重量們大家一起平均分攤,

最慘烈的還是伴隨著綿綿細雨,讓每一步路都增添了難度,

只要一不小心好像就會溜滑梯,只好盡全力踏穩每一步。

.

「他們應該會笑我們很奇怪吧,火都用不起來,還發出各種聲音在這裡住。」

在夜晚的山林裡,我們好像才是被動物們圍繞及觀察的一群人,

或許他們真的在笑我們吧。

希望能好好吃一頓飯,還要碰點運氣,

一早的細雨把所有樹枝及木柴沾濕,土面有著濃濃的濕氣,

即便砍了許多樹柴,還把衛生紙都用盡生火,

火焰依舊不賞臉,

耗盡了許多精力,最後拖到晚上才開始真正的休息感。

.

那晚我們有點奢侈的吃著豬肉,還伴隨著泡麵和糖醋排骨,

僅靠著頭頂上微弱的露營燈,還有蟲鳴鳥叫的立體音響,

夜晚還有高粱配生活綠,我們圍成一圈,

齊聚一堂,感受著彼此。

.

我們彷彿與過去建立了連結,嘗試走著這條道路,

用現在的視野去看待過去所經歷過的一切,

想要從中找回些遺失的記憶,

想要學習前人的文化與智慧,

最快的方式就是跟著他們做過的事情再做一遍吧?

.

這是我第一次在山上夜宿,

從砍草清理營地,到搭上天幕、生火、吃飯,

最後鑽進睡袋,被蚊子吵到睡不著,

還看到弟弟們半夜睡不著還爬起來打牌XD

雖然有點累,但好像一起做這件事情,就會變得很有趣,

累也是一起累。

每一次回到Parupu都依舊感謝大家們的包容,

還被說「真的只來一年多而已嗎?」,

我自己聽到也遲疑了一下,

從去年八月到現在,好像很多時候都會無意間又再碰到面,

總是抱著滿滿的感激。

--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線上影像成果展

2020年10月28日開展

以個人身體感為主軸,

透過文字表達出上山的感受。

歡迎踴躍分享轉貼唷

👏
👏
👏

線上影像成果展#2

@ 2020-11-06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

線上影像成果展第二發!

真的是每次說他們是部落青少年,

我都講得很不好意思哈哈,

可是這次的文字很認真很誠懇,

完全感受到那種複雜心情後的喜悅感~

--

這次上山應該是我最難忘的經驗,因為是第一次在下雨天上山,同時也是第一次在上山過夜,在出發之前是一個複雜的心情,因為有一點期待、亢奮、又帶一點不想去

可是當要出發時,心裡想著都到這邊了還是去吧,可是我覺得這是我最值得的回憶,比如:那個瞭望台也是夠漂亮,可以看到照片上才會出現的樣子,還有走到一半太累了直接坐溜滑梯溜下去,就這樣一直走到營地

只是由於下雨天的關係,我們的火一直生不起來,所以到了下午才吃了第一餐,在山上吃的東西感覺特別的好吃,到了晚上聽著哥哥們講著部落的歷史以及為什麼會來這座山,就在準備睡覺時,耳邊一直傳來各式各樣的聲音,但是大部分是蚊子比較多,所以讓我們睡不太著,幸虧有準備撲克牌直接玩起來

隔天的路就比較好走了,因為土有比較乾,還有想下山回家,直接用衝的,所以花費的時間就很少,總而言之,有一次這樣的經驗還是不錯的,如果下次有這樣的課程應該還是會報名,但是我的感想只有,腳踏實地的感覺真好。

--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線上影像成果展

2020年10月28日開展

以個人身體感為主軸,

透過文字表達出上山的感受。

歡迎踴躍分享轉貼唷

👏
👏
👏

線上影像成果展#1

@ 2020-11-06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

線上影像成果展第一發!

這次上山的攝影師好友令懷的文章,

深刻體會到身體實踐的感受,

也同時回顧了生命的意義。

--

這是一趟難忘的經驗。

曾經爬過山、露過營、也拍過照,但這次的體驗卻全然超乎我的預期——第一次雨中登山,第一次在沒有帳篷只有天幕的狀況下睡覺,第一次是以非自然風景為主的登山攝影⋯⋯一切都讓人印象深刻。

這樣的經驗是單靠閱讀或影像難以體會的,只能靠身體的記憶,我想這也是這一趟活動最核心的意義:從身體直接學習文化。路上可以聞到山羌的排遺味,在營地努力地採集黃藤,在濕度百分百的狀況下合力升起篝火⋯⋯其實文化也就是生活的方式罷了,但當一切都要靠自己時,會更知道我們與環境的關係。

生活在都市的水泥叢林,雖然方便,卻也會對這個世界感到陌生,許多東西不知從何而來,更遑論珍視他們;然而這一趟重新讓我認識了「身體經驗」的重要性,我想無論是什麼主題的教育活動,這種親身走一趟都是很有力度的吧。

原住民族作為台灣過去的主人,經過歷史的洗禮,很高興仍然能看到他們還保有自己的文化痕跡,並且試著繼續傳承;那是與環境的關係、生存的智慧,甚至隱含了當今社會許多問題的可能解答。如果我們走得太快而忘了過去,其實我們並不會知道自己為何而前進。

--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線上影像成果展

2020年10月28日開展

以個人身體感為主軸,

透過文字表達出上山的感受。

也歡迎任何有故事的人一起和大家分享唷

👏
👏
👏

【Mamahav學習課程】

@ 2020-09-14

受到東布青的邀請下,團隊有幸一同前往布農族的山林領域學習,而Mamahav這塊區域對於我們來說也是有特別的意義。

在民國50-60年代前後,Parupu部落的族人剛遷徙到關山,農地收入不足以供應家庭需求之下,田間工作告一段落後,便前往山林狩獵。Mamahav就是其中的重要山林空間,在陳清來耆老的敘述中表示:

「以前會和黃阿金一起上去阿,就有一次,我們兩個上去,沿路放陷阱,你看那個山,我們翻過去之後,再往下,到對面山,在那邊的小溪旁邊有我們的talo'an阿,在那邊睡覺,過兩天才有回家。」

因此能夠重回這塊地方,對我們來說也是有著非常不同的意義,踏上耆老曾經走過的土地,想著當時的狩獵情景,再回頭看看現在。趁著老人家都還在的時候,趕緊把握機會,好好學習山林生活的知識!!

再次開放報名!!

@ 2020-09-14

歷經一波三折後,

我們終於再度準備上山,

有興趣的朋友趕緊手刀報名

--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

Sa'opo! Ma'orip i Lotok.

山林一直以來都是Parupu部落長輩生活的場域,

充滿著阿美族人對於山林認識的智慧,

為了獲取食物,

部落長輩們也曾跨越山脈到達了海的那一端,

或是在山林裡拿取山林獻給我們的資源,

走在山林裡一點都不簡單。

這次課程安排以山林生活兩天一夜為目標,

在這炎熱的夏季共同學習阿美族祖先的智慧,

踏上長輩們曾經走過的道路。

--

📣
📣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MQh7mkjeoH5kgVc28

📣
📣

--

一、活動時間:

2020/10/17(六)-10/18(日)

二、活動地點:

臺東縣關山鎮Parupu部落及東邊山區

三、報名資訊:

1.報名人數:15人

2.報名截止:10/5前完成報名

四、報名資格:

1.年齡限16歲以上

2.可接受山林露營者

3.不限性別

4.報名自我負擔額:200元(食材、活動、材料等費用,講師費由主辦方支出)

五、【重要!!】注意事項:

1、 需自備個人裝備如:頭燈、防曬用帽子、身分證、健保卡、紙筆、個人盥洗用具、睡墊睡袋等、雨衣、個人換洗衣物、拖鞋、防蚊液、刀、水壺、碗筷。

2、報名將優先錄取Parupu部落族人以及部落親朋好友們,報名不足額時,也歡迎非本部落之夥伴們一起參與。

3、 如因天災等不可抗力之因素,因顧及安全疑慮,主辦單位有權利取消活動。

4、 本活動是認識阿美族山林文化之課程,請參與者遵守活動所有的規則以及尊重阿美族文化。

5、 臉書聯絡方式:Maomah i Parupu耕耘新福

【活動延期】

@ 2020-08-26

原本設定於8/7-8/9前往山上進行課程,

由於近日天氣變動快速,

時不時就發生大雷雨,

這對於活動舉辦上充滿著危險,

團隊對於天氣的觀察思索許久,

仍在最後一刻決定【延期】。

 

這個決定讓我們思索了很久,

畢竟第一次要帶這麼多人在山上一起過夜,

各種風險考量必須做得更加足夠,

忍痛,

但也安排了一個較適合的時間上山,

10/17-18,

期待一次!!

【自我培訓課程】

@ 2020-07-31

為了讓我們下次的上山更加豐富,這次特別來到位於花蓮縣富里鄉的吉拉米代部落學習,三天兩夜扎實的課程,單趟五公里的路程,爬升將近1300公尺,目標Makelahay新港山。上山花了6個小時,下山只花4個小時。

對於第一次在野外過夜的大家,是巨大的挑戰,有受傷的,有缺裝備的,靠著火堆睡覺,吃山神獻予的Fukal,這樣的課程只能說太扎實了阿!!!

期待我們下一次的上山!!!

【一起上山,也必須好好學習】

@ 2020-07-26

回想2018年第一次重返山林時,

部落長輩帶著我們返回那穿梭過的叢林中,

幾乎看不見的道路,

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獸跡,

長輩說,

這裡,

我已經20年沒有再來上過了。

而現在,

那位長輩也因為身體因素,

沒辦法再帶著我們去山上學習。

怎麼辦呢?

只能來向其他部落來學習,

 

7/26-28要去同樣位於海岸山脈的吉拉米代部落學習,

一起上山,

也必須好好學習!

【Sa'opo! Ma'orip i Lotok. 集合吧!美族山友會 】

@ 2020-06-21

許久沒有更新部落計畫的近況,

看到照片應該可以猜到了吧!

沒錯,

我們今年要再前往山上了📣📣


 

這不是體驗式的活動,

而是真正踏上長輩們曾經生活過的山林空間,

期待一次🥰🥰

#20200618開路

從哈克哈克到一缸酒HakHak i Parupu(計畫執行經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08年青年社區參與行動2.0 Changemaker

@ 2019-11-30

此支影片是以三位團隊成員的心得感想串起,分別由江長銓Hafay、黃雅婷Dongi與呂韻如Lahok闡述,首先Hafay先從整個計畫執行經驗開始談起,以環繞在部落稻米產業的計畫為發想,透過酒麴酒釀到稻草編的工作坊,所表現出傳統知識的傳承與新技術的學習,活現於當代中。而在後續的稻米產業調查及品牌設計上,提供了一種新的想像,以部落集體的方式所思考,提供新的平台來展現。而Dongi則是覺得這次比較特別的是在於,從工作坊的學習之外,也延伸到訓練營的課程中,感受到族人間的凝聚感。Lahok更感受到大家一起做事的能量,大家一起為部落付出的能量。

【阿米斯音樂節】

@ 2019-11-24

Parupu的年輕人真的是很會,只有大家想做,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們的~

--

11月的大事,阿米斯音樂節,來自全台灣各地原住民族部落的參與,還有國際性的。

Parupu第一次站上這樣的大舞台,穿著自己的族服,展演出我們的故事,過程中不斷回憶起這段文化復振的過程,從不會唱歌放錄音帶、不愛穿族服穿夾腳拖、沒有年齡機節組織,到現在我們一點一滴的找了回來,就是這樣的故事。

--

其實也不用刻意排演,那就是我們的故事😄

--

感謝 廖小強 Erika Chen Raway Huiciang 林婉琳 (Lafin Malulang)的朋友團 林翰紳


 

#故事仍在繼續中

#今年撞期部落的婚禮太可惜

#明年就直接一台遊覽車了阿

#走嘛走嘛

【都蘭大草原|Parupu 新福部落】#開花確認

@ 2019-11-05

『重新組織年齡階層,努力邁向文化復振之路!』

Parupu新福部落位於臺東關山,部落出現的歷史並不長,約是在1960年代開始,由牧魯棧、拉加善、富源、屋雅立、德武、富里、電光等地陸續遷來,Parupu透過遷徙的方式所形成的部落背景,使得文化上與周邊部落有所不同。

Parupu的族人在遷徙過程中逐漸模糊的文化記憶,讓文化復振路上困難重重。直到2016年,在部落族人共同的努力下,終於將年齡階級重新組織起來,從耆老身上接手了祭典工作的進行,並恢復青年領唱之能力。

文化復振路迢迢,但Parupu青年仍然持續努力著,期許有一天,文化不再面臨斷層,而是刻印在生活的樣貌中。

從哈克哈克到一缸酒HakHak i Parupu(稻草編工作坊)-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08年青年社區參與行動2.0 Changemaker

@ 2019-10-30

誰說一定要學習傳統文化的東西?也可以學學不同文化對於自然素材的處理,搞不好哪天,就有人繼續用稻草編創造更多有趣的東西了!感謝最棒的部落好朋友 彭琦雯 琪琪幫我們做出這麼可愛的影片😄😄
--
以稻米產業為主的Parupu,一直在思索各種能讓產業有所提升的方式,這次透過石山部落的族人協助,以日式稻草編織的技法,讓我們有一種新的產業想像!


 

從哈克哈克到一缸酒HakHak i Parupu(酒麴工作坊)-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08年青年社區參與行動2.0 Changemaker

@ 2019-10-28

都已經過了好幾個月,還有好多人在詢問我們釀酒課的時候到底怎麼做。影片終於做好囉!感謝 黃雅婷 (Ya Ting Huang)製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酒麴工作坊源自於對於阿美族飲酒文化的探索,從製酒到飲酒,裡頭充滿著知識與智慧,透過工作坊的形式,將阿美族傳統酒麴的製作方式帶回部落,讓酒的意義重新被看見。

#還有稻草編唷
#期待一次

【Pakarongay訓練營第四天】

@ 2019-10-14

最後一天的訓練營,男生一早就先環繞部落進行報訊息,抵著烈日下奔跑,不愧是年輕有力!接著邊前往溪邊再次驗收Mitafukod撒網的技能,同時也向長輩學習不同魚種的族語。女生呢,則是透過婉琳老師的教導,學習阿美族的刺繡及圖紋,在這個年紀的女孩,能夠長時間靜下來學習刺繡,實在是不容易呢!
下午的時間,一邊聊著天,一邊玩著水,期待著明天豐年祭的到來!

【Pakaronagay訓練營第三天】

@ 2019-10-14

訓練營進入到第三天,豐富的課程一步步發展著。

男生今天的任務便是要把Cahong搭建完畢,從砍茅草開始,搭建屋頂,費盡一個早上的時間才完成了屋頂的建築。下午也邀請了丁阿木老頭目教導我們河祭的知識,以及練習Tafukud撒八卦網的技能。而今年課程也特地延伸到晚上,在火堆旁,不僅帶著Pakarongay認識未來的方向,也共同分享了彼此在訓練營的感受。

女生則是一大早就拉車到了鹿野,進行野菜採集及認識的課程,戴著斗笠淋著雨,感受一下老人家在田間工作的感覺。結束後也來到了文化健康站,和老人家一起進行毛巾操的課程,與老人家互動,也相互學習著。下午課程重要的烹飪課程,從食材處理到烹煮,甚至有令人尖叫的食材,學習自己煮飯給自己的過程。晚上則是進入到生涯輔導與談心課程,更甚至自發性的娛樂老人家,充分感受到Pakarongay們的成長~

【Pakaronagay訓練營第二天】

@ 2019-09-06

今年課程的大挑戰,山林教育課程以及農耕文化課程。
男生八點準時集合,記取了以前的經驗,穿著好雨鞋、長袖、長褲,揹著各自的裝備上山練習採藤及竹筍,也在山林裡生活來烹煮自己的午餐,可惜遇到大雨就急忙撤退。
女生則是一大早前往整地,並且沿著河岸認識耕作文化,以及服飾及樂舞文化,所有的精華課程都在第二天開始展開了!

Pakarongay訓練營

@ 2019-09-02

Pakarongay訓練營進入到第三年,課程不斷調整下,年年都有新朋友加入,也有不同的收穫!
第一天課程:男生進行傳統建材的整理,搭建Cahong棚子的骨架,摔角競賽。女生進行部落印象繪畫,編織頭飾,防毒宣導,稻草編織。以及共同課程祭歌訓練。

【2019 Parupu Pakarongay青少年訓練營】

@ 2019-08-15

再過兩年Pakarongay就要晉階到Kapah了,趕快,文化是從內心長出來的,需要大家一起參與!

小編沒錢請人做海報了,只好自己下海????????????
--
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Nrtj9aysLN5bki1K6
--
Parupu部落舉辦Pakarongay青少年訓練營已進入第三年,Pakarongay從被動參與到主動提出想法,充分地展現文化教育所帶來的意義。因此,再進入第三年的過程中,將培育Pakarongay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能力,並扎根年齡階級之文化,讓部落凝聚集體意識,持續代代相傳。
--
日期:8/19(一)-22(四)【23-25為豐年祭】
地點:台東縣關山鎮新福里
參與資格:13-20歲為主,其他年齡將會有專人聯繫
課程規劃:大部分課程男女學員分開進行
1.共同課程:認識部落、心靈教育課程、學習豐年祭傳統樂舞
2.男生課程:認識並製作Cahong傳統棚屋、學習阿美族漁獵文化、學習野炊共食、山林教育課程
3.女生課程:認識並採集阿美族野菜、阿美族圖騰及刺繡工藝、學習糯米文化、服飾文化及製作

【移動中的Pailasan:阿美族男性頭飾再造】

@ 2019-07-29

還在「買」頭飾嗎?不如做一個屬於自己家族特色的頭飾吧!

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KBAL13BjNbPsupEY7

時間:108年8月10日(六)、8月11日(日)
地點:新福文化健康站(活動中心)
報名限制:須收取保證金,課程開始將全額退還。

重要事項:
1.因需事前購買材料,保證金為「1000元」,課程報到領取材料後,將全額退還保證金。
1-1.為鼓勵自主學習並珍惜公共資源,報名限個人,不得有【冒名代領】或【登記人頭】之情況,材料領取時需親自領取,若發現違規將沒入保證金且不得領取材料。
2.請將保證金匯至「中華郵政700」帳號「0011172-0142828」,保證金「1000元」
2-1.或至關山鎮新福里14鄰144號,將保證金親自給江長銓。聯絡電話:0911027121
3.報名完成後,請在8/3前完成匯款,如未匯款,將不提供材料,視同未報名。
4.上次課程未製作完成之女性頭飾,歡迎攜至會場共同完成。
5.男生頭飾將來主要於豐年祭期間使用,每個"男生"都必須有一頂,本次計畫獲經費補助,若錯過此次報名,將來則需“自費”購買,機會難得請把握。

【傳統酒麴捏成球】

@ 2019-07-13

本次課程邀請到德高部落的江俊龍老師來教我們阿美族傳統酒麴的製作方法。
--
根據老師所說,必須先在野地搜尋十種植物素材,作為酒麴發酵的基底,再以杵臼將白米打成米粉,將煮好的植物水,混入米粉中,形成一粒粒酒麴。
--
接下來就是看大家的功力了,7/20繼續釀酒吧!

【從哈克哈克到一缸酒】

@ 2019-06-24

金年度的部落活動終於出來囉!本次活動將以新福部落之主要產業「米」,作為活動主軸,進行阿美族糯米酒製作之學習及稻草編織課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共同報名參與唷!
--
活動時間:
6/29 阿美族酒麴製作
6/30 稻草編織日式御守第一款
7/20 阿美族糯米酒文化
7/21 稻草編織日式御守第二款
--
活動地點:
關山鎮新福活動中心
--
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3Ad9R

【Matayal i Parupu】Parupu部落-工於新福計畫

@ 2018-12-19

Parupu申請青年署的計畫已經邁入第二年了,當時花了很多心力在思考,去年的計畫與今年的計畫應該要如何有所進展,如何透過計畫的支持來創造更多人參與部落的事務,在百思構想下,想到了部落青年最想要的事情-服飾。

 -- 

然而製作服飾又是比較偏向女性的工作,男性又該如何參與?去年透過的是重新復振河祭,讓男性參與到傳統漁獵的工作,但我們一直缺乏的是山區的經驗,此時就想到了,冬季即將到來,是適合上山工作的時間,所以便想到了-採藤。 

-- 

透過一系列事情的溝通與協調,找到部落現有的工藝師和耆老,帶著青年踏上實踐文化的道路,展開部落未來傳承的希望。

【復振文化的歷程】Parupu部落-工於新福計畫

@ 2018-12-19

Parupu部落是一個很小的部落,戶數約略落在60戶左右,在時代的變遷下,部落文化的傳承逐漸出現危機,促使著部落著手於文化復振的工作。 

-- 

2013年起,豐年祭的工作逐漸由青年所接手,但年齡階級消失長達40年的時間,該如何起步都成了困難的工作。2015年,正式恢復了年齡階級組織,請耆老重新命名,建立了部落復振開始的起點,2017年,透過青年署的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組織部落的青少年,建立了Pakarongay的制度,作為部落教育的起始。2018年,則是更進一步舉辦了傳統工藝的工作坊,使部落青年重新學回傳統工藝,讓文化傳承不僅是豐年祭,而深入到生活的各個層面。

【自己的路自己砍】Parupu部落-工於新福計畫工作坊

@ 2018-12-19

2018年,Parupu部落申請教育部青年署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目的是透過工作坊的形式,讓部落青年回到部落參與傳統工藝的學習。 

-- 

工作坊舉辦在11月3-4日,男生學習採藤的技能,女生則學習製作頭飾的技能,想透過竹藤編與服飾兩個區塊進行,同時也象徵著阿美族社會組織中的男女分工,來重現部落工藝的重要性。 

-- 

女性的傳統服飾工作坊:對於兩天課程的安排十分滿意,也充分感受到製作的困難,期待後續還有更多工作坊的舉辦。男性的竹藤編工作坊:上山的困難度非常高,雖然累,但是很值得這樣的經驗,若沒有舉辦,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這樣上山。 

計畫主辦:教育部青年署 計畫執行:Parupu部落 攝影:彭琦雯Peng Chi Wen 影片製作:彭琦雯Peng Chi Wen

Parupu傳統工藝工作坊 讚!

@ 2018-11-20

整個工作坊為期兩天,男生學習的是採藤、處理藤的工作,女生則是學習頭式的製作。
--
這次特地邀請長光部落的工藝師來教導我們頭飾的製作,每個人被針戳到手都痛得不得了,兩個整天的時間,進度也都可以達到80%了。
大家紛紛提到,終於可以了解為什麼這些族服飾品都這麼貴了,每一項工都是用手一針一線的縫製,但是真的親自做出來的頭飾,那種珍惜感是無可比擬的。
下一次,還有下一次的男生頭飾要做,會是什麼樣呢?期待著!
--
當然男生也沒有閒著,經過一日山林的凌虐後,還是需要進行後製工作,必須先從削藤開始,將藤條削成均等的藤片,並且將藤的內心去除,留下表皮的部分,才可以使用較長的時間。
結束之後,臨時加入了Pakelang的行程,男性成員全部加入了捕漁的工作,這是除了在河祭之外,第一次有了這樣的行程,慢慢地大家也開始熟悉了Tafokol八卦網的使用,捕到的魚也越來越多了。
--
復振文化的路很漫長,那我們就選擇一個大家都舒服的路線一起走,期盼未來的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機會可以回到部落,一起走出Parupu的路!

攝影師彭琦雯真的是跋山涉水唉!
#期待豐年祭
#完整的服飾文化
#自己來才有意義呀

工作坊中的採藤

@ 2018-11-19

期待已久的上山故事,從去年聽到了老人家講述以前他們如何在山上生活的故事後,一直就想著有沒有機會跟著他們上去呢?這次終於成行了!
--
'oway藤,一直是阿美族人重要的生活資源,藤可以採取頂端較嫩處的藤心來食用,也可將藤條處理後,作為各種工藝品或建築的材料,因此學會如何採藤,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部落9人加攝影師共10人前往了東側山,過去是部落族人經常放陷阱和採取自然資源的空間,但隨著人口的老化和青年的外流,幾乎不再有人上山,藤也逐漸被各種商品給取代。然而這一次,我們請陳德先Faki帶著我們上山,目的就是為了要讓這些知識能夠不斷地延續下去。
過程中困難重重,工具不足、水不夠、虎頭蜂襲擊、迷路、受傷,但仍然是平安的返回到部落。雖然這一次採集的數量很少,但一次再一次的經驗,慢慢讓這些知識回到部落青年的身上,未來部落仍然有許多事情要繼續往前進!
--
加油Parupu!Matayal i Parupu!

特別感謝攝影師 彭琦雯
#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
#程豐不要再喊痛了
#Pakarongay下次記得要聽話穿長袖

工作坊中的趣事1

@ 2018-11-06

這一次活動圓滿落幕了,其實有很多話想說,再等一下,因為上山的故事真的太有趣了。
--
先來說說這張照片,Mifuting抓魚這件事,其實在辦訓練營之前,部落很多人其實也從來沒有去抓魚過,自從開始了河祭,抓魚這件事也漸漸變得不再陌生。
其實在兩天的活動中,事前完全沒有規劃抓魚這件事(其實應該說兩天只寫了要山上這件事),第一天去山上完大家早就累攤了,直接下午就放假了哈哈哈哈。第二天早上削完藤之後,抓魚或是玩水這件事就浮現在腦海裡了。
在三年前的大家,絕對不可能有這樣的想法出現,甚至連網都沒有,可是現在,這件事變得日常,不再需要事前規劃什麼,走就對了!這就是Pakelang呀!玩水呀抓魚呀什麼的,就是去碰碰水,把活動的疲勞都透過水來除去了。
--
我覺得parupu在做的事情,就是讓這些所謂的"傳統文化"變得日常,因為平常就在作,那就不會是要特別辦活動來"傳承"了,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真的很喜歡,很舒服,很自在的一起,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越走越遠了:)

鷹的視角-Parupu

@ 2018-10-25

Parupu部落坐落在台東關山的卑南溪旁,過去這裡是塊堆滿大小石塊的河岸沖積地,耆老每每提到開墾的辛勞,總是充滿著辛酸和血淚。

現在這裡已經開墾成為美麗而豐饒的良田,但人卻越來越少,當耆老開始發現到文化傳承的危機時,人卻早已不再。而,部落不願放棄,青年仍然願意承接這一切流失的狀態,該如何做?該如何走?都是我們不斷再內部磨合和凝聚共識的,就如同老人家當初來到這裡一樣,不斷地找,不斷地凝聚,才有現在的部落。

未來的路還很長,一個人走或許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走卻可以走得很遠!

重訪母部落-服飾與年齡階級

@ 2018-10-16

這次的機會組成實在太難得,我們透過部落的耆老帶著我們回到了母部落-瑞穗富源拉加善部落,就如同去年計畫中做的遷移史調查般,對於彼此的親屬關係都非常清楚,也透過這樣的機會可以一探祖先生活的部落到底長什麼樣子。

我們組成了一個工藝師、青年幹部的團隊回到母部落,在尚未出發之前,對於我們這些從未回過母部落的青年而言,充滿著「傳統」與「制度」的想像,想像著母部落有著非常多的傳統,也表現出與我們部落十分不同的樣貌。

然而,經過聊天過後,發現,原來母部落也是歷經著改變,服飾傳統也不再,年齡階級也出現斷層的危機,相較之下,我們像是一個正在往上爬的部落,未來發展無可限量。雖然並沒有採集到原本預期的內容,但這樣的過程,也同時加深了我們對現在部落的認同,更開始討論起我們該如何創造出新福部落的傳統。

途中-返鄉的百種可能性

@ 2018-10-03

部落青年都在尋找一種返鄉的可能性,有的人覺得沒有工作,有的人覺得生活無趣,但怎麼讓這些人慢慢地開始思考改變,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

陳德先耆老,是我們部落重要的耆老,他是第一個帶動部落族人學習文化的人,有太多太多的經驗我們不知道,必須持續地探索那些幾百種可能。

第一步,回到舊部落,思考我們的下一步!

啟動-新計畫新目標!

@ 2018-09-15

9/13開完行政說明會之後,團隊馬不停蹄的從台北趕回了台東跟部落年齡階級來討論起這個計畫的執行,雖然中間感受到重重的困難,和執行細節上需要注意的各種問題,但年齡階級動起來就是最大的支持力量。

Lakiing雖然只是部落的一個階級,但當部落青年紛紛願意為部落提出想法,慢慢地也不斷重塑部落的樣貌,總有一天人是會回鄉的,但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先著手改造起自己的環境!

回上頁 回上方